深圳一患者12年来经常低血糖昏迷 每2小时就要进食一次
2021-01-19 14:4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一患者12年来经常低血糖昏迷 每2小时就要进食一次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月19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深三院)近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救治了一名有12年低血糖昏迷史的患者,该患者几乎每2小时就要进食一次,否则就会昏迷。入院以后,消化内科主任张筱茵通过超声内镜,在她的胰腺部位找到了“罪魁祸首”——一个4×3毫米的胰岛细胞瘤,这也是目前全国报道中瘤体最小的胰岛细胞瘤。

12年来经常低血糖昏迷 每2小时就要进食一次

现年67岁的蔡阿姨(化名)从12年前开始就经常会因为低血糖陷入昏迷,为了维持血糖水平,她养成了每天早上5:30就起床吃饭的习惯,最严重的时候无论上不上班,每2小时就要进食一次,如果偶尔忘记加餐,她就会陷入昏迷。

蔡阿姨的女儿曾经两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蔡阿姨不喜欢医院,每次醒过来就闹着要出院。

2020年12月,蔡阿姨又一次因为低血糖陷入昏迷,家人本以为她和往常一样很快就会醒过来,但这一次,她昏迷了两天也没醒,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深圳市三院内分泌科。

入院时,蔡阿姨高烧烧到了41℃,胰岛素水平是常人的2-3倍,血糖只有1.1 mmol/L (正常值为3.9-6.1mmol/L,低于2.8为低血糖)。在积极治疗后,蔡阿姨醒了过来,但出现了幻觉:她说自己看到了鱼、看到了窗外下雪,还把自己的女儿认成了另外一个亲戚。

张筱茵表示,会诊以后,她就根据蔡阿姨的胰岛素水平和平时症状确定了她患有胰岛细胞瘤,正是由于这个瘤大量释放胰岛素,蔡阿姨才会经常低血糖昏迷,造成了脑细胞的损伤,从而出现幻觉。

超声内镜“揪出”元凶,注射无水酒精微创治疗

蔡阿姨典型的临床症状及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水平都提示,她可能患了胰岛细胞瘤。但这个肿瘤会在哪里呢?全腹增强CT和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可疑肿块,对肿瘤病变相当敏感的全身PET/CT扫描也没能找到肿瘤的踪影。

内分泌科和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们只能持续为蔡阿姨点滴激素和高糖,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应用激素和高糖有很大的副作用。

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蔡阿姨做超声内镜检查。不同于普通内镜,超声内镜除了带有可看胃肠道粘膜的普通光学显像,还带有超声探头,可以深入胃肠道内透视胃肠道管壁深层及周围器官的细微结构,是目前探查胰腺及胆道最敏感的检查手段,而胰腺是胰岛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

通过反复细致的检查,张筱茵终于在蔡阿姨的胰头部位发现了一个仅4×3毫米的稍低回声结节。超声造影显示,这个一闪即逝的小结节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证明这就是一个神经内分泌瘤(胰岛细胞瘤是神经内分泌瘤的一种)。

“以前做过几例,我一般都会先取活检证实后再做消融手术,但这么小的瘤体,拿到理想病理的可能性太小了,病人病史已经有10余年,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所以就直接消融再看临床效果了。”张筱茵表示。

随即,她在超声内镜的实时引导下,将极细的穿刺针精准刺入瘤体,注射0.5ml无水酒精后拔针完成手术。“这种治疗方式非常微创,对患者来说感觉和做个胃镜差不多。”

术后,蔡阿姨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于1月12日顺利出院。

张筱茵介绍,胰岛细胞瘤是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自她做超声内镜的15年间,经她超声内镜检查治疗的6名胰岛细胞瘤患者,年龄从12岁到90岁不等。有的患者跟蔡阿姨一样会低血糖昏迷,有的患者只会感觉脑袋昏昏沉沉,很难起床。

她提醒市民,如果存在不明原因的清晨昏睡不醒或神志不清、久饿后神志失常或昏倒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胰岛细胞瘤的可能。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