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探索
2021-01-19 08:3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探索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倪士光)深圳要以“鲁德茨基主动模型”为参考标准,策略性地分析短中长期组织目标,协调各方利益,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通过实施和评估调动各方主动性,提升国际化内生活力,实现提高全球胜任力的途径。

深圳市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而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抓手。深圳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以及全球胜任力的“深圳属性”人才。如何走出一条“立足深圳、引领湾区、参与全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先行示范”课题。

图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区。深圳特区报记者刘羽洁摄

一、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年轻大学群发展势力强劲,但要提升国际竞争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年轻大学排名中,全球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351所大学上榜。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大学发展快速。而年轻大学集群展现的特点在于:一是建校不超过50周年;二是学科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紧密;三是院校发展规模逐步壮大。

深圳市积极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新筹建一批高校:一是加快了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水平大学建设;二是推进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设;三是加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校筹建,积极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进度。推动年轻大学在西丽湖高教城、龙岗大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区域的集群效应,发挥原始创新对区域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从世界著名四个高等教育排行榜可见,深圳高校进入各大排行榜的仅有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近三年的亚洲和全球排名均稳步上升。在QS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在亚洲排行从2018年的300多名上升至2020年的176名,在国际上排名较靠后,位列701-750名。南方科技大学的QS亚洲排名在2020年上升至137名,但在全球排名中未有相关数据;在U.S.NEWS排行榜中,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在全球并列685名、亚洲第136名;在泰晤士全球排行榜中,2019年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分别排301和501名;在上海交大排行榜中,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分别排401和301名。从趋势上看,深圳高校在亚洲和国际排名都处于上升趋势,但与国际名校存在较大差距,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二、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从被动国际化到主动国际化过渡

深圳高等教育仍处于补课阶段。2014-2018年,深圳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1.13%-3.27%之间波动,呈递增趋势,低于同期香港水平;深圳还需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深圳市高等教育在校生具有“基数小、增量小、增幅大”的特点,本专科在校生5年间增长了约1.22万人,研究生在校生5年间仅增长0.4万人,与北京、上海和广州差距较大。

目前的国际化策略更多体现为“鲁德茨基被动模型”,多为高等院校的教师之间“零散”的合作上升为国际院校之间的“正规”合作的过程之中。被动模型的成熟或衰退转向主动模型的发展路径,深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心在“扩张”阶段,政府正筹建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发展年轻大学集群,国际化进程力量被分散;另一方面,国际化进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和利益冲突,导致教师和管理者积极性减弱,意愿降低。

深圳要以“鲁德茨基主动模型”为参考标准,策略性地分析短中长期组织目标,通过实施和评估调动各方主动性,提升国际化内生活力。

鲁德茨基主动模型内容

步骤一:联系——学者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建立联系,课程创新,有限流动,缺乏清晰目标的制定和持续性的联系。

步骤二:正规化——一些联系通过院校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但不一定有可用的资源。

步骤三:集中控制——国际化活动增加,管理者通过管理来控制活动。

步骤四:矛盾冲突——学者和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这就导致教师不愿继续国际化活动,从而使活动和教师积极性减弱。

步骤五:成熟或衰退——很可能移向一个更加连贯的路径——主动模式。

三、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内生性能力发展,建立深圳年轻大学集群的加速器机制。建议深圳以“鲁德茨基主动模型”为参考标准,策略性地分析短中长期组织目标,协调各方利益,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通过实施和评估调动各方主动性,提升国际化内生活力,实现提高全球胜任力的途径。

二是推动深圳高等教育统筹与资助委员会设立,建立深圳高教顶层设计与拨款资助体系。首先,建立由深圳市教育局牵头,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财经委、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圳高等教育统筹与资助委员会,建立高等教育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其次,深圳高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方式商议事项,主要职责是从“部门分散”管理转变为强化宏观统筹,审议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布局与设置、专业评估机构遴选等事项,从而在国内率先以区域城市发展为单元,破除束缚深圳高等教育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推动深圳新办大学多样化发展,分类引导,提供“控管促”差异化政策。立足于深圳新办大学高质量内涵性属性,构建以办学动力机制和主导学科专业聚合度为主要区分标准,推动深圳新办大学分类发展体系,从特色学院、高校异地校区和已有高校(升级)等三类,分类引导,以办学质量为本,提供“控管促”差异化服务政策。达到两个目标:(1)底线目标,教育资源给予有雄心壮志之高校,杜绝类似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的失败合作案例发生;(2)高线目标,为众多新办大学提供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准性、差异化服务政策。

四是推动以深圳重点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需求导向,施行“双一流深圳加速计划”。深圳新办高校布局要完全呼应深圳重点产业发展,完全发挥高等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的支柱作用,合理配置和优化深圳新办大学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以支撑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升级。(1)引导和支持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的深圳新办大学,遴选本校“世界一流学科”在深发展,成为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建设重点的核心抓手。建立1∶1财政配套资金;(2)设立专项产业学科先导资金,在2025年之前,布局20~30个深圳特色高峰学科;(3)大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新办大学与深圳重点产业界和政府管理界互动;(4)积极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深圳落户。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诺奖实验室”团队,带动学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五是推动在深高校体制认定,消除新办高校发展的行政障碍。(1)推动深圳新办大学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型办学实体,享有与深圳大学同样的财政核拨经费待遇;(2)人才引进上,入口和出口的双向统一,入口上,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执行对象是所有在深办学实体;(3)推动深圳新办大学财政投入由“一校一策”到“市属高校标准给予生均补贴”。

六是建立分类评估、绩效拨款的政府投入机制,探索深圳新办大学综合定额动态调整机制。(1)深圳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机制;(2)将新办大学的绩效考核作为深圳财政拨款的依据;(3)建立可操作的深圳新办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方法。(4)建立基于绩效结果的拨款动态调整方法。

七是建立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动态考核体系,促进深圳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制度化和常态化。(1)组建“深圳全球高教质量评价专家库”,汇聚全球高教质量评价资源;(2)实现质量评价功能从行政结果评价到质量实现过程的转变;(3)建立NSSE的质量评价方式;(4)开展“后评估”,完善深圳新办大学的质量评价链。

八是建立深圳高等教育特区立法进程,规范政府权力清单,促进深圳新办高校的依法发展是真正的“去行政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应该做到:(1)改革招生选拔机制;(2)建立深圳高等教育行政权力清单。细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权力,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本文来自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编号SZ2019B037,作者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