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康·粤来粤好”|走进河源 茶旅结合走出脱贫的“金光大道”
2020-11-04 09: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脱贫奔康·粤来粤好”|走进河源 茶旅结合走出脱贫的“金光大道”

深圳新闻网·见圳客户端11月4日讯(记者 李日成)11月3日,由来自全国近30家媒体代表组成的“脱贫奔康·粤来粤好”采访团队来到广东省河源市,走进河源市紫金县,见证当地脱贫攻坚的实际战果。

河源市又称“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河源市自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发展后劲排名全广东省第一,是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获利最明显、崛起最快的地区之一。在2020年这个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位于河源市紫金县内的紫城镇蓝坑村、九和镇金光村、九和镇龙塘村给出了带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脱贫答卷”。

紫城镇蓝坑村:茶旅结合带动全村脱贫

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采访团队来到了位于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茶文化景区客茶谷。一眼望去,山谷间种满了翠绿的茶树,还有许多身着黄衣的茶农穿梭于谷间采茶,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为带动村民脱贫,当地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利用荒地发展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扶贫基地,打造出拥有多彩茶园、林下茶种植、生态康养、客茶产学研及体验、客家文化风情、乡村田园综合和户外运动七大功能区的“紫金客茶谷”。

image.png

客茶谷一角

“紫金客茶谷”由紫金县紫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也是紫金县扶贫产业示范园。谷内除了基础设施和茶叶产业园区外,还拥有旅游观光、体验及服务配套设施,营造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公园。在种植、生产茶产品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谷间游玩,打造出一套“茶旅结合”的独特产业模式,通过吸引游客游玩、销售成品茶叶,为村民提供增收途径。

紫金县扶贫工作局副局长苏燕文表示,现在紫金的茶产业成了广东三大名茶之一,带动贫困户有1000多户参与,5739人就业。“此外,当地还创新‘以奖代补’、‘积分制分红’等制度机制,引导贫困户入股茶叶等扶贫项目,每年按一定比例获取分红收益,在贫困户统筹资金入股茶产业的不同企业中,产生的红利超过440多万元,使产业发展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稳定支撑。”苏燕文说到。目前,凭借着村民的辛勤劳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紫金茶品已销往全国各地,蓝坑村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也已成为现实。

image.png

蓝坑村村民正在展示茶艺

九和镇金光村:打通村内的“脱贫致富”大道

走进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彩墙上挂着的“广东省美好乡村”标语格外显眼。作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帮扶村,金光村发挥省交通运输厅帮扶优势,整合资源将县道X157线御临门温泉度假村至九和镇圩路段改建为二级省道S340,作为紫惠高速连接线,目前已实现主线通车,成为帮助金光村脱贫致富路的“金光大道”,同时村内家家户户门口都通了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驻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第一书记王韶松介绍,在打通“金光大道”后,金光村依托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红肉蜜柚产业、南药种植产业、“村长伯伯”电商产业、金光生态园产业、印象金光旅游项目等五大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带动的效应不断显现,金光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4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5.5万元,实现了10倍增长。2019年可开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2元,对比脱贫标准的8266元增加了1倍。农民人口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500元提升至2019年的20114元,实现了3倍增长。”王韶松说到。

image.png

王韶松书记介绍金光村有关情况

“脱贫又脱单,快乐又幸福!”金光村脱贫户刘伟坤看着妻子和怀中的孩子,满眼都是幸福。2016年,在外打工的金光村贫困户刘伟坤响应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建议,回村创业。经过近年来自身的辛勤劳作及帮扶单位的精准帮扶,目前刘伟坤建立了约1500只规模的鸡鸭养殖基地,实现脱贫,而原本直通家中的600米巷道也由土路升级为水泥路,家中的土房也升级为新房。“感谢村内的扶贫工作人员,让我养起了鸡鸭,盖起了新房,现在我也找到了另一半,家中也有新生命诞生,我会继续努力,在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刘伟坤说到。

image.png

刘伟坤一家

九和镇龙塘村:红肉蜜柚化身“致富果”

口味酸甜、水分充足的红肉蜜柚,是许多人心仪的水果,但在紫金县九和镇龙塘村的村民眼中,红肉蜜柚是帮助他们脱贫的“致富果”。河源市委组织部驻九和镇龙塘村第一书记蔡陆宏表示,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党建+产业”的扶贫模式,调动各方力量支持龙塘村脱贫攻坚,多方筹资发展红肉蜜柚扶贫主导产业。“今年,我们龙塘村的品牌蜜柚“23.5度柚”再次大卖,并且不需要任何宣传,很多消费者慕名而来,直奔龙塘,只用了五天,全村一百多万斤的蜜柚就销售一空,以销售红肉蜜柚为主导的产业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效果显著。”蔡陆宏说到。

image.png

蔡陆宏书记介绍龙塘村有关情况

据统计,至2019年底,龙塘村红肉蜜柚种植规模已达近2000亩,年产量已达100万斤,预计进入丰产期年产量可达1000万斤,成为龙塘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目前,龙塘村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已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并办理了退出手续,有劳动力的相对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17478元,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2万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近12万元,村内各种基础设施也焕然一新。

image.png

位于山上的红肉蜜柚果林

龙塘村内原有的“三中桥”因年久失修,被判定为危桥无法通行,原先通过该桥100米左右就能抵达的路程,在“三中桥”无法通行后村民需多绕行6公里才能抵达彼岸,这个现象成为了许多村民的“心病”。面对龙塘村民反映的“百年筑桥难题”,龙塘村党支部通过千方百计筹集了220多万元的建桥资金,于2019年11月动工,2020年9月29日建成通行,解决了困扰龙塘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蔡陆宏表示,该桥的建设是龙塘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心愿,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上级多个部门和全村村民的支持,真正体现了扶贫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和使命。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