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意的艺术人生:六十载畅墨人生 鹏城寻自在天地
2020-09-10 12:3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李冠意的艺术人生:六十载畅墨人生 鹏城寻自在天地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9月10日讯(记者 唐娜 李牧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经济的腾飞上,也浸润在日益勃兴的文化氛围之中。它的兼容并蓄是年轻一代的向往,也逐渐成为了年长一代挥洒余热的乐园。李冠意,一个年过古稀钟情于书法的平凡人,在16年时光里用笔墨见证感悟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在天地……

李冠意

少执教于桑梓 老布道于特区

李冠意的老家在粤东的揭阳市揭西县大溪镇,他曾是这个拥有3万多人的镇子上唯一一所中学——大溪中学的一名普通人民教师。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他在这里从教了近40年,从镇上走出来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李冠意自小受两位恩师熏陶,喜好上了书法,一发不可收拾。他在教书育人之余,临池不辍,不仅自身小有所成,也带动了学校里一大批年轻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他的很多学生早已远离家乡在珠三角等地打拼,当被人称赞字写得漂亮时,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十来岁时遇到了好的老师,成长于好的书法环境。

李冠意学以致用,潮汕地区不少民居牌匾、年节对联、红白喜事、家居装饰、家神牌位、祠堂用墨、流芳榜等都留下了他那端庄大气、气质优雅的字。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每逢过年,他居住的不到60平方米的学校宿舍总是门庭若市,求字求联者不计其数,每年的腊月也成了他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月份,挑灯夜战也是常事。家人心疼他,但他却总是朴实地说:“难得朋友、学生相敬相惜,写字是我的最大爱好,虽然累,但是累并快乐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深圳经济特区也应运而生,并从此走上了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快车道。粤东地区大量敢闯爱拼的潮汕人纷纷赴深拓荒建设,这其中也不乏李冠意的同乡子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凭借吃苦耐劳、智慧果敢的特质把握住了时代机遇,事业发展得很成功。

从1985年起,就陆续有人邀请正值壮年的李冠意到深圳传道授业,他的内心也跃跃欲试,但是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大只有5岁,小的也才2岁,正需要有人陪伴和安稳的成长环境。李冠意考虑再三,按耐住渴望闯荡的心,选择了在乡村继续教书育人,闲来钻研书法,以书会友,这样又度过了19年的光阴。这期间依然不断有昔日的学生好友邀请他去深圳,他都会宛然一笑:“再等等吧,我一定会去的!”直到2004年,小儿子考上了深圳大学,大儿子已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究生,孩子的事不用再牵挂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到深圳去,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看看。”这一年他已经56岁。

在早先来深奋斗的亲朋好友的支持帮助下,李冠意从在位于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南下小学教小学生们学习毛笔书法开始,接续着他所热爱的育人事业和书法爱好。就这样,他在深圳一呆就是16年。16年的时光里,他越来越喜欢这座年轻的城市,当茶余饭后与朋友们聊起来深的感受时,他总喜欢引用2012年龙年新年深圳最热的一句话来表达:“来了,就是深圳人!”也就是在这16年里,他在教书法的过程中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一边继续以书法为桥,广交全国各地朋友,一边忙于带孙子颐养天年,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他的心早已属于这座城市。

腾飞

以岁月为情怀 以精进为真谛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无尽的创新和希望,带来高速的发展,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下,每一位奋斗者都充满激情,神经也像上发条一样越绷越紧。

“这不仅仅是一座奋斗之城,也是安居的宝地,更是钻研的乐土。”在李冠意看来,深圳所代表的内涵恰是“求仁得仁”。无论是挥洒青春的新一代年轻人,还是如他学生们一样早早打拼成家立业的中年人,抑或是像他这样的古稀之人,都能在深圳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

像很多刚刚到深圳打拼的年轻人一样,16年里,李冠意搬了5次家,从龙岗到福田,再到如今的宝安,他走过了不少地方,也深谙这座城市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快。他总是精力充沛,可以连续半个月奔波于珠三角的各大城市、甚至到全国各地去与喜欢书法的朋友交流。他经常感慨,来深圳这些年,所接触的人、所走过的路、所开的眼界是过去在老家几十年不能同日而语的。

对很多人而言,深圳最容易为之津津乐道的特质就是“速度”与“效率”,而在另一方面,深圳也同样给了“沉下心”“慢生活”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以自在天地。但是不管在哪里,李冠意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书房”,他写起字来,可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天,可能就是为了完成一幅楷书《千字文》或《弟子规》,也有可能又把古帖拿出来再琢磨一下,甚至一整天盯着电脑屏幕娴熟地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他作品的照片,发发博客,发发朋友圈,仿佛窗外的车水马龙与他毫不相干,一窗之隔竟然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自在天地”。

珍惜韶华 不负青春

扎根深圳的16年,正是李冠意书道人生最“适志”的16年。

笔墨随身六十载。李冠意坦言,他人生的前20年致力于习古今名家章法,中间的20年用于磨身心合一笔力,后面的20年得“我就是我”书道。自学柳公权楷书入门后,李冠意学“二王”、怀素、孙过庭、黄山谷、岳飞、王铎、于右任等,皆以至诚云章而与诸公精神往来。然“师古而不泥古”,最近20年里,李冠意的内心更加洒脱,见于墨卷则已自成一派,正可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我来深之前,就已经钻研了近40多年书法,早就察觉人过中年对笔墨一道的证悟突破,是不能仅靠那几尺案台的。”李冠意认为南宋大诗人陆放翁的那句“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点破了书法后期境界提升的关窍。

李冠意书法技艺的缘起在于故乡的风土人情,与古诗词为伴走过半生笔意已然火候具足,后到深圳得见又是一番前无古人之万象情怀,则使他再入玄机。“从年龄上讲,我到深圳的时候就已经不算小了,但这16年深圳生活带给我眼界、胸襟的提升,对重新认识自己、审悟自己与书法的关系,意义非比寻常。”他说。

李冠意有时会拿出三五年前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品来与当下对比,总能发现不同的意蕴,“有所变化,说明我并没有故步自封,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此生莫大快事!”世人皆知在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而对李冠意来说,深圳之于他,还有“岁月就是情怀,精进就是真谛。” 

来了就是深圳人

汇涓流以成大海 寄翰墨以抒胸臆

李冠意2004年来深时,恰是深圳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初期,那时的深圳正努力扭转外界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沙漠”印象。从“图书馆之城”到全民阅读、文博会,无不诠释着这座城市对文化的“深圳表达”的紧迫感。

深圳用经济发展成就了一座城市的辉煌,也用敏锐前瞻的眼光和强有力的作为迅速弥补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骨骼血肉”,那么文化无疑就是城市的“精神气质”。对年轻的深圳而言,对文化艺术的研究、创作、欣赏和传播,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气质”的孕育应积跬步而前行,需要千千万万的小涓流才能汇成文化潮流的大海,孕育出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绿洲。李冠意应该就是这其中一股小涓流。

2009年,李冠意来“互联网之城”居住尚不到五载,他善于钻研学习的精神就展露无遗。他不满足于单纯写字,他看到把写的字通过网络的形式向更多人传播的好处,就自学使用PHOTOSHOP编辑照片,将作品处理加工后上网分享。他开通个人博客“牧意斋”,十多年如一日地每天更新作品,如今访问量已逾百万人次。李冠意总喜欢说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从他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开博客来看,此言不虚。

正是通过互联网的世界,李冠意与全国各地的书法家、爱好者结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他都能聊得来,忙得不亦乐乎。不论塞外还是江南,只要有人喜欢他的作品,他就研墨执笔,以书会友。

在李冠意看来,笔墨宣纸无非载体,所传者,古今至道也。“我希望那些被留传的经典名句,能让常常看到它们的人心中被智慧滋养。因此,不仅仅是欣赏字,更重要的是去细细体味字后面的文化味道以及人生哲理。”李冠意最爱书写传统文化,从《论语》《道德经》《菜根谭》等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励志格言,只要是充满正能量的文字,他都喜欢书写,或许这些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回顾李冠意60年书法人生,他自年少得承教师启蒙之后,一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心,不断开拓方有今日造诣。一甲子摸着石头过河的书道修行,使得他对深圳这座开拓之城充满了精神上的归属感。

站在深圳不惑之年的新起点,这座城市依然年轻、充满朝气,也正在“双区驱动”的加持下,不断地向前加速奔跑,它让年轻者动力十足,也让年长者心态长青。“深圳的城市内涵在日渐厚重,当我们回过头细细品味它的变迁,能感受到经济发展与人文情怀正日趋平衡。”在李冠意眼中,今天的深圳不只是一个经济奇迹,它也早已是一片文化的森林。

李冠意人物介绍:

1948年出生,广东揭西人,2004年移居深圳。系中学一级教师、中国国画院广东分院副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揭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