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_>深圳评论>评说深圳四十>

评说深圳四十丨评论员刘远举: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从波鞋到华为的边缘改革

评说深圳四十丨评论员刘远举: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从波鞋到华为的边缘改革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的持续改革,深圳的探索努力,对中国仍然至关重要。深圳,仍有无限可能。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日”。

我第一次听到深圳这个地名时还小,只知道我妈妈有同事去了深圳闯荡。我妈妈委托他们,帮我买一双白色的、皮革做的软底运动鞋——“波鞋”。当时的我只知道,这种精致、漂亮的白色软底运动鞋,我妈妈所在的鞋厂做不出来,只有深圳才能做得出来,买得到。

1993年的深圳东门老街 来源:深圳市博物馆


在随后的几年中,“波鞋”这个极富粤港方言色彩的名称,风靡全国,也影响到了我妈妈的鞋厂。我妈妈所在的鞋厂最初是我外婆与其他人自带缝纫机,组合成的一个街道小厂,属于大集体所有制。后来规模大了之后,鞋厂归重庆轻工业局管理。厂里最初是做儿童的布鞋,后来也试图转产皮鞋或波鞋,但都没有成功。

因为在波鞋兴起的过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营小鞋厂的产品,无论从款式、质量还是价格上,都更富优势。市场竞争之下,我妈妈所在的这个厂慢慢地衰落了,随后一直陷于瘫痪的状态,直到前几年才彻底清理了负债、土地、工资。

为什么这个属于大集体的鞋厂会衰败?这个当年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问题。如今,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后,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企业家需要知晓为谁生产,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才能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才能将资本、劳动、技术这些要素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去发掘市场,做出各种决策,承担风险,参与竞争。这样生产才能高效进行,产品才能更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一切动力,在当时中国内陆城市吃大锅饭的集体企业中,很难有,也不敢有。

但在当时的深圳,这一切都可以有。那时,那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1978年,邓小平力排众议,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为中国人打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机会,也释放了中国人创造财富的动力和欲望,深圳经济特区就此应运而生。

从一开始,深圳就是一座因探索、破冰、创新而生的城市。这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了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深圳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

深圳老十股之一深宝安。南方日报记者朱丹阳摄


建立经济特区以后,深圳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土地管理体制、住房制度、国有企业股份制以及政府机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是这个机制,使得企业发挥出力量,城市蓬勃成长。

就这样,弹指一瞬,一个边陲农业县在短短四十年,脱颖而出,超越了最初比它实力更雄厚的内陆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缩影。

某种程度上,这是边缘改革的胜利。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科斯,通过对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观察,总结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底层个人、企业自发地进行改革,然后这种自下而上的,有利于改善劳动者和微观生产积极性的体制探索,得到中央认可,并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在科斯与王宁所著的《变革中国》一书中,科斯称这种模式为“边缘改革”。深圳经济特区,正是这样的边缘改革的试验场。

826架无人机花式“表白”深圳经济特区 来源:深圳新闻网


如今,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国际化都市。当年风靡全国的“波鞋”,如今变成了华为、腾讯、大疆。深圳的产业,也从传统的钟表、服装、珠宝、皮革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这四大支柱产业转型,逐步实现了从“加工代工”向“智造创造”的跨越。从互联网产业、科技文化产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行业,深圳正在各个领域不断发挥着创新潜力。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需要坚定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推进内外双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改革桥头堡的深圳经济特区,仍有着无可置疑的引领效应。所以,深圳的持续改革,深圳的探索努力,对中国仍然至关重要。深圳,仍有无限可能。(作者:刘远举)

作者简介:刘远举 ,FT中文网、大家、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澎湃等媒体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关注时政、财经、互联网,作品见于中外媒体。以深度的分析、冷静的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发掘现象背后的事实。代表作品:《“私营经济应离场论”,实为不懂国情之怪论》。


栏目说明:

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农业县变成了如今的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座城市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评说深圳四十”栏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评论员,阐述他们对深圳建设历程的观察理解,以此来全方位解读这座奇迹之城的崛起密码,并展望改革开放的伟大新征程。

欢迎投稿,期待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点评和分享。

联系方式:519377378@qq.com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