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多领域亮眼“成绩单”献礼特区40周年
2020-08-27 12:3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多领域亮眼“成绩单”献礼特区40周年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26日讯(记者 罗瑜 兰俊 实习生 陈思琦 通讯员 孟子荷)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示范作用。自此,深圳抓住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四十年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以浓墨重彩绘制了一代城市崛起的新篇。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试验。值此特区40周年之际,作为深圳第“10+1”区的深汕合作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也交出了一份从“探索”到“引领”、从“先行”到“示范”的新城崛起“成绩单”。

产业集聚:从“经济洼地”到“产业高地”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力争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位于深汕合作区鮜门片区。这里紧邻厦深高铁鲘门站,交通便捷,环境宜人,被称为“公园里的机器人小镇”。小镇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目前已引进华睿丰盛、科卫、三宝、天鹰智能等11家实体企业,总投资74.68亿元,预计年产值达92.48亿元。

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是深汕合作区产业集聚的一个典型案例。长期以来,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先、重大项目优先、规模集聚项目优先,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除鲘门片区外,作为深汕合作区起步区和聚焦发展先行区的鹅埠片区,目前已形成了先进制造集聚区,并成功入驻72家已供应土地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尤其是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深圳威视数据中心的落地,使深汕合作区成功被纳入广东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截至2020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已实现供地产业项目89个,其中82个来自深圳,计划总投资超49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00亿元。依托深圳,合理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集聚,是深汕“飞地”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落后的“经济洼地”到战略布局科学合理的“产业高地”,深汕合作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创新之路。

乡村振兴: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城市才美丽,小康才全面。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深汕合作区是深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全区下辖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市主要领导有关指示要求,深汕合作区始终拧紧脱贫攻坚“动力阀”,以决胜的姿态,奋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以城乡互促式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深汕特色田园都市。

在深汕合作区鲘门镇的百安村。依山傍海,天蓝水碧,作为深汕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之一,百安村凭借鲘门片区绵长而优越的滨海岸线资源,力争打造集滨海娱乐活动区、山体公园、民宿风情区、古镇文化体验区、滨海商业活动区5个功能区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度假胜地。今年“五一”期间,经过环境整治提升后的百安门片区日均人流量达5000人次。

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因地制宜,以特色精品村为远期目标,在全区四镇分别选取田寮村、百安村、新厝林村等八个示范村,以“一村一特色”为原则,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将串联成为深汕特色休闲旅游观光线路。与此同时,全区187个自然村被划分为保护开发、提升发展、迁建合并、城镇转换四种类型,同步推进村道硬化、生活垃圾运转站、雨污分流管网等重点建设工程。

结合深圳的发展经验,深汕合作区利用自身优越的资源禀赋,不断开发具有深汕特色的全新发展空间,渐渐探索出一条包容、多样、活力、平衡、创新的脱贫攻坚之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深汕特色的田园都市、都市乡村,成绩喜人,未来可期。

民生改善:引入优质资源增进民生福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位于鹅埠片区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今年9月后将迎来第一批深汕学子,标志着深汕合作区引进的第一所深圳名校正式从图纸落到实地,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教育事业和教育水平是推动深汕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今年是深汕合作区“全面履职提升年”,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是全区43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展望未来,随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全区第一所高中——深汕高级中学(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高中部)等高校项目的稳步落实,深汕合作区将以打造教育高地、“智”汇新城为奋斗目标,不遗余力绘就深圳第“10+1”区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志士”俱欢颜。除“学有优教”之外,“住有宜居”也是深汕人当前的迫切需要。2019年底,深汕合作区借鉴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积极构建“双六十”人才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公共住房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在全区住房供应总量中均占比60%,全力打造育才、引才、留才的温馨港湾。此外,创业村、开元大厦、生活中心人才住房已投入使用,深耕村、深乐村、深颐村、海逸村(一期)等10549套人才住房正加快建设,多举措确保全区住房供给充足。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近两年来,深汕合作区在医疗保障方面大有作为。据悉,以100天的“深汕速度”实现立项、规划到封顶建成的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经过一年的试运营后,将于近期转入正式运营,更好服务全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应急救治的需要;今年4月,全区首个医教研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占地面积92544平方米,床位800张,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积极引进深圳优质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让深汕人享受到深圳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深圳第“10+1”区的人民将拥抱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座雄雄崛起的新城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引凤来栖。

深汕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始终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厚爱。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并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汕合作区始终时刻望鹏,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肩负“飞地模式”先行探路使命的深汕合作区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方面的累累硕果无疑是一份独特而亮眼的“生日礼物”。

“我们在这里工作的同志,每个人都要做到心中有光、脚下有泥、眼中有景。”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到活力四射的深圳新城,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期,深汕合作区始终秉承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如今,深圳经济特区先进的发展经验与优质资源正持续惠泽年轻的深圳第“10+1”区,带动这片崭新的土地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奏响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时代最强音。

[编辑: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