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社论:11家诺奖实验室就是11座科技创新高峰

条评论立即评论

社论:11家诺奖实验室就是11座科技创新高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诺奖实验室。作为一个高端科研群落,它们一起撑起了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度。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诺奖实验室。作为一个高端科研群落,它们一起撑起了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度。

2016年10月入驻南方科技大学的格拉布斯研究院,是深圳官方认定的首个诺奖实验室。作为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拉布斯站在烯烃复分解领域的顶峰。和格拉布斯一起入驻深圳的,还有10位中外院士。

尤其是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相继发布,深圳诺奖实验室建设进入快车道。在这一年间,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等4家诺奖实验室,以及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帕特森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等2家图灵奖实验室相继落成。这等于是在全球坐标下,一次次为深圳科技创新增添了重量级的砝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显然是检验城市创新实力与前景的重要标准。如果可以用平地、山谷、高原等地理概念来形容科技创新水平的话,深圳无疑处于我国科技创新的高原地带。目前深圳拥有科技型企业超3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为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科研创新活力。

但是,在这个科技力量呈加速度运行的时代,深圳不仅需要创新高原,也需要更多矗立在这高原之上的创新高峰——这11家诺奖实验室,就是11座科技创新高峰。站上这样的群山之巅,深圳才能获得更宽广的创新视野,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的创新脉动。

事实上,纵观世界上著名的科研实验室,其往往是所在城市或者所在大学的一个重要标识。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由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建立,是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重镇”。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碰撞分析中心等,都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正非曾经说,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深圳科技创新在保持领跑意识的同时也要保持忧患意识,即使进入“无人区”,也要以不断创新来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深圳需要“深”度,扎根草根创新的土壤;也需要“高”度,不断探索“无人区”,不断隆起科技创新高峰。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11家诺奖实验室——未来可能会更多——无疑将为深圳带来强劲的人才及创新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提升深圳在源头创新、基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