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经济特区40年|潮平岸阔再扬帆

条评论立即评论

经济特区40年|潮平岸阔再扬帆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40年波澜壮阔,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勇立潮头,破冰开局,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 新山 安雄

编者按

2020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为此开设“经济特区40年”专栏,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论述,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阐释。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将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期待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够为此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来稿请寄:tqbllzk@163.com。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40年波澜壮阔,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勇立潮头,破冰开局,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A 从荜路蓝缕到引领新时代

大江大河向东流,尽管会有回环曲折,但奔腾向前之势从未改变。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9年,党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怀下,创办经济特区的步伐不断加快。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特区这一崭新事物在中国古老大地上宣告诞生,并自此承担起先行先试为改革开放探索开路的重要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关怀经济特区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了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特区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10月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对特区建设寄予厚望,强调深圳要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总书记还多次对经济特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经济特区发展定位导航。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精彩篇章——

40年来,深圳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创造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股票、取消票证等1000多项“中国第一”,创造了深圳速度,打造了深圳质量,塑造了深圳观念……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生产总值仅有1.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17亿元;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为2.69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生产总值增长13725倍,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迅速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珠海开创科技重奖先河,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加强,对澳合作全面深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汕头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特区三次扩围三次飞跃,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日益成为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40年来,经济特区实现了从比较封闭落后到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经济繁荣的大跨越,从传统农业为主到三次产业更趋协调优化的大跨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跨越,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到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的大跨越,从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的大跨越,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

40年来,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写照,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B 特区奇迹何以发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4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常常让人深思所获何来?什么造就了特区?其成功的密码是什么?特区建设的经验弥足珍贵,必须深入总结、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回望特区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区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40年来,党始终是领导改革开放的“定盘星”和主心骨。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特区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特区始终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头脑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经济特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省情出发,率先冲破落后思想观念的桎梏,形成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思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改革大突破。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每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必须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不断啃下“硬骨头”。经济特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经济特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紧紧盯住群众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集中发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铸就特区奇迹,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科学方法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才能确保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平稳有序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既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又发挥重点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注重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发挥顶层设计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作用;注重改革与开放融合推进,推动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C 重任千钧再出发

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特区要自觉担负起“重要窗口”“试验平台”“探路先锋”的时代重任,在新时代走在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高起点谋划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建设先行示范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个战略定位”,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强改革创新,释放持久强劲的改革动力。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勇涉“深水区”,策划一批战略性改革、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特区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特区根植着开放的基因,奔流着开放的血液,承担着开放的重任,对外开放的大门只能越开越大。要以更加开放的眼界和胸怀,放眼全球谋先行,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携手港澳推动开放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举措联动,塑造具有更多支撑作用的对外开放新优势。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决定未来。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建集原创性、引领性、国际化为一体的一流创新生态。实施产业链拓展工程,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一批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更好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外贸强市建设,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双区建设”是总书记、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未来谋划的大手笔。要坚定推动“双区”建设,以深圳等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三地合作重要支撑点。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推动珠澳合作区加快落地。推动形成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互为基础、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格局,从而释放“双区”利好叠加带来的“化学反应”。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放眼世界,打造全球标杆。建设先行示范区,提出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三个阶段性目标。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要围绕现代化国际化高标准高要求,制定完善把定性要求转化为可衡量、可执行的具体指标和落实举措。要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比如在科技创新上学习美国硅谷、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等,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实现超越,通过先行示范区建设带动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和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把特区办得更好,必须赓续特区精神,成为改革开放实干家。经济特区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40多年前,以习仲勋老书记为代表的广东改革开放的开创者、先行者们,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率先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书写了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历史篇章。今天,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国大力支持,有特区人民在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中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特区一定能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历史选择了特区,特区必将无愧于历史!

(原载《南方日报》2020年5月11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