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深网观察 第120期|用立法带动“地铁”文明 让都市生活更规范

深网观察 第120期|用立法带动“地铁”文明 让都市生活更规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是政府在立法层面反对地铁不文明行为的有力昭示,唯有通过约束,形成规范,让所有乘客从不敢违反公共文明到自愿自觉的遵守公共道德准则,此即实现了立法的初衷和意义。

深网评论员 济愚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中最为人们所瞩目的当属“乘客行为规范”一章,其中列举了包括不得在地铁内外放、不得在地铁内进食(婴儿和病人除外)、不得在地铁内进行卖艺、歌舞表演等行为。其实,早在2015年9月1日,深圳市就已经开始施行《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在列车内饮食将被处以500元罚款。

市民苦“地铁不文明行为”久矣!地铁是现代大都市生活中最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包括车厢当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早晨时间仓促,在地铁内拿着韭菜包子大快朵颐的,有之;懒得带耳机,在地铁上外放电视电影综艺抖音的有之;任由孩子随地乱跑、高声喧哗的,有之;嗑瓜子,吃水果,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有之;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在地铁上遇到拖着高音喇叭卖艺的“歌唱家们”。

这些没有“界限感”和“底限感”的不文明行为,让暴躁的人更加暴躁、沉默的人愈加沉默,偏偏又投诉无门,只能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视而不见或者默默忍受。

人民网曾对“车厢内你最反感的行为”进行投票征集。“躺卧占座或踩踏”获得5.1万票高居榜首,电子产品外放紧随其后,其次是吃有味道的食物和乞讨卖艺被推销。《办法》在征集意见期,有很多人不解,在地铁内吃个东西怎么了?还有一些人发出了疑问,为什么乘个地铁还要这么多约束呢?首先,地铁内空间封闭且人流量较大,空气流通不畅,带有强烈刺激味道的食物必然会给身边的乘客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就算不食用东西,只是喝水或者饮料,也可能在地铁运行不平稳的时候,将汤汤水水洒到地面上,会给老人、小孩、孕妇等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潜在的危险;其三,洒落在地铁车厢内的食物残渣非常容易招致老鼠蟑螂,破坏地铁内部设施,影响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地铁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打破了都市人群需要的“界限感”和“距离感”,容易导致人们的不适。此前除禁止饮食之外,呼声最高的“禁止地铁内外放”就是最好的例证。

面对地铁不文明行为,各地的交通部门纷纷出台了条例和办法去管束,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城市都将“不得在地铁内饮食”写入了条例当中,用以约束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行为并未完全被禁绝。

背后的原因大约如下:其一,条例和规定只是起到警示作用,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并无执法权,使得各项规定变相成为了“呼吁”和“道德公约”;第二,条例和办法最终的实施效果仍然要依靠个人的道德素养来实现。

正因为实施效果仍待提升,我们才应该更加积极的看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施行,这是政府在立法层面反对地铁不文明行为的有力昭示,唯有通过约束,形成规范,让所有乘客从不敢违反公共文明到自愿自觉的遵守公共道德准则,此即实现了立法的初衷和意义。


相关报道:

4月新规来啦!地铁内不得进食、不得手机外放

乘坐公共交通请关闭外放 网友倡议手机“静”下来

地铁文明公约升级大征集:车内不进食 车内轻声语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119期|致敬挺身而出的深圳医护人员,感恩有你!

深网观察 第118期|疫情期间, 深圳招商工作亮出“科技牌”

深网观察 第117期|网上祭奠,避免传播风险,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