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战疫中最可爱的人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战疫中最可爱的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他们平凡如你我;危难时刻的逆行中,他们是照亮前路的英雄。

深圳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一个多月来,不负使命和担当,以专业敬业、创新攻坚赢得当地群众称赞。今天,13名队员将随广东第十一批医疗队返粤。图为队员昨日在驻地酒店大门前合影。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何龙 唐光明 摄

原标题:深圳战疫中最可爱的人

——深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综述13

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他们平凡如你我;危难时刻的逆行中,他们是照亮前路的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深情点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称赞他们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深圳战疫中,这群“最可爱的人”冲锋在前,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了一道坚固防护网。

临危不惧,用逆行坚守责任担当使命

临危不惧、义无反顾。

面对突发的凶猛疫情,他们用逆行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深圳发现首个新冠肺炎病例之后,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曾先后承担过SARS、H7N9流感等传染病救治工作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再次披甲上阵,被指定为确诊病例定点救治医院。

1月17日,在人人盼望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憧憬着与家人的团聚和出行计划时,市三院发布了《致全体员工书》,宣布全体人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全院1600名员工全部到岗,无一缺席。

连续几年春节的加班工作,感染二科主任袁静好几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了。答应女儿考上大学就去旅游,却一拖就是两年。1月14日,她终于和家人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可是第二天,得知疫情发生,她写下旅游团“脱团”保证书,买了机票马上回国,“我要赶快回到岗位上,那里有很多工作等着我。”

P3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杨扬拨通了重庆老家的电话,取消了筹备已久的婚礼;肺病二科医生陈涛和他的妻子消化内科护士何小琴,双双主动请战支援发热门诊和感染三科,年幼的孩子生病时,夫妇俩同时在值夜班……

1600名员工,是1600个关乎责任使命的故事。

疫情如军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不仅在定点医院,深圳的各大医院发热门诊、疾控、急救、社康、家庭医生……各个防控关键环节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一张张招募一线冲锋队员的招募书瞬间报满,一封封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源源不断交上来。在龙华区人民医院内一科10名医务人员的请愿书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话语令人动容。

深圳派出支援湖北战疫的五支医疗队“77人战斗小组”,更是逆行者中的“尖刀排”。

“我快回来了,和支援队一起。”2月9日,深圳1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陈文静在电话中告诉身在武汉的表妹,急迫地奔赴“前线”。

“抗击疫情,全力以赴!深圳出征,使命必达!”2月份以来,深圳先后派出5批77名队员出征湖北,他们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充满必胜决心。

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监利县中医院,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进驻当地最急需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还是护理、院感,从救治患者到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抵抗力,从精心护理到远程专家会诊,从病区规划设计到重症监区建设,从患者心情安抚到心理康复,他们以专业敬业、创新攻坚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

性命相托,在火线践行初心救助生命

敬佑生命、甘于奉献。

战疫火线上,他们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职业精神。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64岁的深圳重症医学主委冯永文挂帅深圳重症医学专家组。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由15名主任医师、教授及8名主治医师组成的ICU专家团队,大年初一紧急进驻市三院,在隔离病区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多月,“一直在‘啃’这块‘最硬的骨头’。”这些全深圳重症科“最硬的鳞”,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组成了市三院的ICU重症救治“最强战队”,成为守护生命的“定海神针”。

这几天,刚刚换防下来的冯永文并没有休息,在隔离点的酒店房间里,他常常半夜还在跟市三院ICU通过电话会诊危重症患者,“虽然人轮休离开了,但是患者的治疗不能停摆。只要找我,随时在线。”

大年初二,深圳罗湖人民医院重症科负责人彭绵接到通知,驰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到达市三院时,几乎每天都有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每天都有新收进来的危重症患者,医生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没有休息日,每天都有大会诊、大讨论。一个危重患者,会有一个治疗小组对接。最紧张时段,每一个危重患者身边,都有一个重症科专家24小时值守……患者最多、压力最大的时期,深圳的重症医学科不负厚望,成功把艰巨的任务顶下来了。

市三院耳鼻喉科主任张迪经常要面对病毒载量极高的危重症患者,要抢救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切开气管插管。这是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手术,医生的感染几率也很高。手术中,头套上的水蒸汽会阻碍他的视野,4层手套让他的手指触感下降。在视觉与触觉都不如往常敏感的情况下,每一次操作,几乎都全凭经验来完成。而这样的高难度气切,张迪与他带领的团队经常要连续多天实施……

市三医院这个昼夜不眠的战疫“主战场”上,最多曾收治了400多新冠肺炎患者,重症患者也最多,最高峰时,重症35例、危重症13例。在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下,上千名医务人员坚守阵地,最近距离迎战病毒,通过“一人一组一策”,全力救治危重、重症患者。

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据初步统计,深圳全市有近3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战疫一线,为湖北和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3月17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的425例确诊病例中,已有403例治愈出院,治愈率接近95%,危重、重症病例已经下降至各1例。

用行动兑现庄重誓言。正是这群白衣战士,为患者重新点亮了生命之光。

护理人文,以温情化解苦痛抚慰心灵

关怀人性、抚慰心灵。

难熬的救治期间,他们用爱和温情彰显医者仁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很多医者的座右铭。

帮助患者化解痛苦、战胜疾病,靠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还有情绪疏导、心理慰藉。

早期,对于新冠肺炎这一未知疾病的恐慌,几乎笼罩着每一位患者。“我还有没有救?”每天,都有患者向市三院护理部主任操静提问。在市三院隔离病区,一项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问卷显示,有超过58%的患者,出现中度以上焦虑。

2月1日,来自全市12家市属公立医院的骨干护理支援团队进驻市三院感染病区,其中,就有康宁医院的5位心理医学专家。

“平复患者的情绪,成为治疗的关键。”操静说,一线护理人员是患者每天最常接触的人,为患者解决问题,疏解负面情绪,成为患者的“心理治疗师”,是医院对每位护理人员的要求。

“我们提出了‘护理人文’的概念,尽可能地将同等程度病情的一家人,都调整到一个病区,或者一个病房住院,让他们相互支撑,相互打气。”这样的举措,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无论调度还是消毒,无疑都增加了很多工作。“但为了患者,我们执行了下来,对于患者的身体治疗,起到了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29岁的刘硕是市三院ICU的一名男护士,对患者却特别体贴。69岁的危重症患者吴老伯是刘硕“一对一”护理对象,由于一度垂危,年迈的他一度十分悲观。刘硕默默当起了“心理辅导员”,每天抽出时间陪吴老伯谈天说地,变着法子不断鼓励……渐渐地,吴老伯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晚上睡得踏实了,病情一步步好转。“看到吴老伯一点点康复,最让我开心。”刘硕说。

战疫期间,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2月24日,深圳派出的一支特别医疗小组——来自市康宁医院的首支“心理”医疗小分队,与广东省精神卫生专业的同行一道,为武汉前线送去心理抚慰的“强心剂”。与此同时,深圳设计制作的配有医务人员安心音频书、安心问候卡、安心手册等物品的“安心宝盒”也送达湖北前线,让一线医务人员和患者感受到来自深圳的温暖。

当医务人员在疫情的战场上与病毒较量时,深圳也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着爱与敬意——

3月2日晚开始,整整一周,深圳在城市地标、商业中心、机场地铁等人流密集区域,点亮400多块电子屏,向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向战疫中所有“最可爱的人”,传递敬意、表达感谢。

“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并不是他们不害怕,也不是他们了无牵挂,实在是心中的大爱、对职业本身热爱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这种救死扶伤、无私忘我、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克勤说。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崔霞 肖意 林捷兴 甘霖 陈晓薇 綦伟 陈小慧 陈雯莉)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