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战疫深圳人|95后小伙子与病毒“搏斗”,挑起实验室的大梁

条评论立即评论

战疫深圳人|95后小伙子与病毒“搏斗”,挑起实验室的大梁

分享

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咽拭子样本运送箱,取出一个个独立包装的样本袋,给样本编号,提取病毒核酸RNA,上机检测……深夜12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里,24岁的PCR(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技师刘厚聪还在忙碌着。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2月22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深协和)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咽拭子样本运送箱,取出一个个独立包装的样本袋,给样本编号,提取病毒核酸RNA,上机检测……深夜12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里,24岁的PCR(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技师刘厚聪还在忙碌着。

截至2月20日,他与新冠病毒“搏斗”了20多天,已完成1800多份的核酸检测,占整个实验室检测量的四成多。

护目镜充满水雾增加了操作难度

刘厚聪,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里最年轻的PCR检验员。1月29日,自医院启动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他就挑起了PCR检测的大梁,每天标本的接收、核对、检测以及汇报结果等,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样也不落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PCR检验员,就是一群长时间暴露在病毒面前的人。“实验室里一个咽拭子标本是4个小时出结果,我们检验员暴露在标本面前大概有两个半小时。”刘厚聪说。因此,每次进入实验室前,他都要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的标准,穿着防护衣、护目镜、隔离衣,并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套上脚套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太空人”。

对于刘厚聪来说,在实验室里做核酸检测,最大的困难也来自于这幅“包装”。“实验室里没有空调,穿防护服太热,刚穿上不到两分钟,护目镜就充满水雾,根本看不见,极大地增加了操作难度。”刘厚聪说。

一天凌晨1点多,护目镜起雾完全看不见了,他根本没法操作,而发热门诊催着等检验结果,他越急越热,全身湿透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不停地甩头,把雾气凝成的水滴甩掉,再透过模糊的水滴缝隙艰难操作。

“其实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措施,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刘厚聪说。因此,进了实验室,他就不再乱摸乱碰,多消毒,做好手卫生。

在实验室最长呆了18个小时

控制疫情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检测能力,检测能力就是确诊能力,就是疫情防控的核心能力。开工的第一天,刘厚聪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与区疾控中心(CDC)检测结果的试验平行比对,以达到检测质量的同质化。那天,对照试验就有一份样本结果出现差异。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整个检测流程在脑子里过了一边,再去翻看了所有的数据,核对阳性、阴性质控结果。”刘厚聪说。尽管确认自己的检测操作准确无误,他还是有些忐忑。当再次送至市CDC检测的结果与自己的完全相符,这让年轻的刘厚聪有了更多信心。第二天开始,他就正式承担起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

尽管是一个95后,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检测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其他检验人员还没有赶回来,他一个人就‘扛’了3天,最长一天在实验室呆了18个小时,毫无怨言,常常是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协和深圳医院检验科主任杜冀晖说。实验室的检测工作需要随时配合发热门诊的需要,有好多个凌晨,刘厚聪刚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个电话,他又不得不返回医院,钻进了实验室里。

每一天,刘厚聪都是最后一个出实验室的人,他也养成了一个习惯,统计和记录了当天的病毒核酸检测数量:第一天是29例,第二天是56例,而最近一次达到360多例。如今,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已完成4200多人份的核酸检测,日检测量近400人份,已成为协和深圳医院抗疫战线的一支生力军。

“越过肉眼凡胎羁绊,挥别每座妖冶驿站… …不回味这一路的难,你若是终点我必通关… …” 每天凌晨3点回家路上, 这首《通关》是刘厚聪手机里循环播放的单曲,听着这首歌,他默默期盼疫情能快点结束,不管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能早日能“通关”。

阻击疫情,鏖战正酣,刘厚聪与病毒“搏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截止目前,刘厚聪已经连续多日未检测出疑似阳性样本了,他似乎已看到了“通关”的希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