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我在武汉的争分夺秒

条评论立即评论

我在武汉的争分夺秒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那天,深圳支援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正式出发,队员们走上开往机场的大巴车时,我已经在车上“潜伏”,拍摄了医疗队出发的第一个镜头。

2月9日下午一点半开始,我的主场来了。

那天,深圳支援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正式出发,队员们走上开往机场的大巴车时,我已经在车上“潜伏”,拍摄了医疗队出发的第一个镜头。

此后的分分秒秒,我都在用力呼吸着,捕捉每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出发时每一个队员的表白,队员小函的机场偶遇,飞机上歌唱祖国的歌声,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我的主场来了。

这是我的机会,也是我的舞台,我知道报社一定很多人争抢着要去一线,我也知道坚持新闻理想和冲在一线的勇气,是报社每一个记者基本素养。这里,我需要感谢报社领导的信任,也感谢同事们的支持,让我荣幸成为一名宠儿。

也正是因为这些理由,我特别珍惜在武汉的分分秒秒,从学习院感(传染防护)到防护服穿戴、房间区域划分,我不仅要从新闻的角度抓住细节要点,还要积极学习,做好防护,我的目标是和医疗队第一时间进入医院。因此,每一分钟,都在等待分配进舱,我焦急的等待和医疗队成员是一样的。

进入战场,就想冲锋在前。这时候,只恨时间不够用,挤时间写稿子,挤时间吃饭,挤时间睡觉。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每一分钟,都在忙着采访;不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就是在现场;不是在采访,就是在直播;抓现场,出策划,做直播,主持专栏,写文稿日记,还要相互照顾同行的队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依然斗志昂扬。“我要进病区,我要去核心。”

经过多次协商和争取,我终于可以进医院病区。戴两层口罩、三双手套,穿隔离服、防护服、鞋套、鞋袋、护目镜,一切穿戴好之后,小心翼翼走进病区。像好奇宝宝一样观察着病区的一切,小心翼翼地面对着住在病区的每一个患者。

防护服的困难来了:缺氧导致的头晕、恶心、视线模糊,轻微的头痛伴随着我,心里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再慢一点,我还可以坚持更久。时间一点点过去,扫描着病区的一个个角落,捕获每一个细节:读书角、心愿墙、纸板文件夹、反卷的纸张,护目镜上的迷雾,低头便滴下的汗水。医生的工作记录,病人的心声表达、生活需求,我不愿意浪费一分钟,我怕错过了任何一个读者关注的焦点。

近三小时后,我走出病区,从脱护目镜到完全换上自己的衣服,经历12次消毒洗手,回到酒店,又经历半小时洗澡消毒。

小心谨慎做这一切,就是担心被病毒感染。

如果我一个人被感染,整个团队就会被隔离,导致团队不能再去救治病人。把房间划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每天擦洗一次房间所有可能接触的地方,用酒精消杀一次,我走过的每一个角落,用消毒水消杀一遍,就是为了不被传染,保证自己还可以战斗,可以完成每一次的冲锋,可以坚持到胜利凯旋。

我是唐光明,我是一个记者,代表着我所在的媒体和我的战友,坚守在武汉,冲锋在新闻战场。

唐光明于金银湖畔

2020年2月18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