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从尊重行人路权到恢复自行车路权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从尊重行人路权到恢复自行车路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征求意见稿)》,透露深圳将通过实施五大策略,从网络重构、增加停放设施供给、保障骑行及停放安全、引导自行车种类及服务多元化、政策协同等多方面,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征求意见稿)》,透露深圳将通过实施五大策略,从网络重构、增加停放设施供给、保障骑行及停放安全、引导自行车种类及服务多元化、政策协同等多方面,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

根据规划,至2025年,深圳自行车交通分担率将达到10%以上。除此前已经披露的龙华-福田、龙华-南山跨区自行车道外,还将研究规划葵涌-大鹏、蛇口-留仙洞、福田-罗湖等多条跨区或跨片区自行车道。这样的消息让不少深圳人感到振奋。

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为推动自行车发展,将给予自行车和其他交通方式平等的路权保障,因地制宜恢复自行车路权。这样的表述言明了深圳推动自行车发展的战略指向。

深圳不乏自行车道,但很多车道的功能更多体现在休闲上,还有些车道尽管分布在主干道旁,但因为缺乏系统规划,也很难支撑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此次公布的深圳自行车规划,则明确了将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并相应地赋予自行车路权。

去年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将“礼让斑马线”作为一种硬性要求,其背后就含有赋予行人更多路权的逻辑。

上世纪30年代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人们需要宽阔的马路、高大的立交桥,于是以汽车为尺度的城市规划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而步行、骑车等出行方式则被忽略。此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城市资源一味向汽车倾斜,会引发严重的问题,慢行之于城市,除了工具理性,更有对“人”本身价值和地位的体认和尊重。

从尊重行人路权到恢复自行车路权,深圳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事实上已经开始扭转以汽车为尺度的城市规划模式,让步行者和骑行者在城市中享有更多的尊重和权利。

未来,深圳将通过压缩机动车通行空间、压缩机动车路侧停车空间、鼓励结合建筑物退线空间、利用富余绿化带资源或慢行空间等多种方式,恢复自行车路权。同时还将构建由“配建停车场+立体公共停车场+路侧停放点”组成的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体系,等等。诸如此类的规划设计,表明深圳将大手笔重塑城市的慢行系统,而不再是零敲碎打式地建几条自行车道。

在自行车王国荷兰,家庭主妇去买菜、工薪阶层上班,甚至警察巡逻都是骑自行车;丹麦新建的“超级自行车道”还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系统,骑行者可以优先通行,以最大限度减少路口处的等待……期待未来的深圳,也能成为一座因慢行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