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注意,“研学旅行”不是一个人的成长必选项

条评论立即评论

注意,“研学旅行”不是一个人的成长必选项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工作推进部署会,就相关热点话题作出了回应。相关人士表示,综评指标体系“实践创新”方面与“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有关的观测点满分标准为“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或社会调研1次及以上,并撰写调研报告”。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工作推进部署会,就相关热点话题作出了回应。相关人士表示,综评指标体系“实践创新”方面与“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有关的观测点满分标准为“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或社会调研1次及以上,并撰写调研报告”。

也就是说,“研学旅行”非必选项,学生不参加海内外研学旅行,通过参加社会调研,对社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自主开展、合作开展或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成果,一样可以获得相应得分。

这样的表述很重要,可帮助我们加深对“综合素质”的理解。

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希望改变教育过于崇拜分数、评价过于单一的现状。长期以来,正因为重“教”轻“育”,导致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让一个人变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零件。

何为综合素质,当前并没有也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性标准答案。琴棋书画当然是综合素质,一个人参加海内外研学旅行,开阔视野,在辽阔的世界感知课本上不能带来的成长体验,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蒙特梭利模拟联合国2017年世界青少年峰会上,一名来自深圳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递交了题为《维和部队:战争与自然灾害》的提案,主张以资源置换的方式解决战争与灾害问题,作为正式决案送至联合国存档。这种对宏大话题的关注与把握能力,值得称道。

但是,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社会调研,认识身边的世界,同样是综合素质的一场淬炼。如果研学旅行让人认识到世界的宽度,关注身边社会则让人认识到世界的深度。

我对这样一则新闻记忆犹新——几年前,深圳南山区某小区里的一群孩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义卖活动,所卖商品均为进价的3倍,“暴利”所得将用来购买文具,捐赠给近在咫尺的、位于大冲村里一所民办学校的同龄人。也许,这种对存在于身边的贫困的关注,这种来自童年的书本之外的记忆,会令成长中的他们受益良多。

有研究报告认为,“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等,这些与分数无关的素质或素养,都是一个人与未来对话的能力。而这些,与“研学旅行”并没有必然关联。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