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小区标配幼儿园 “幼有善育”利民生

条评论立即评论

小区标配幼儿园 “幼有善育”利民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今后,幼儿园将成深圳住宅小区“标配”,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要补建改建!近日,深圳市政府公报正式公布了《深圳市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行规划与规范。

今后,幼儿园将成深圳住宅小区“标配”,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要补建改建!近日,深圳市政府公报正式公布了《深圳市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行规划与规范。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城镇小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教育资源,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是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园需求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城镇小区要根据居住区规划和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解决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不到位与不普惠的问题。可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治理,是一项不得不为的硬任务。而《实施方案》的出台,凸显了深圳的治理决心与基本方略。

率先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关键一环。

目前,深圳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存在办学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规模较小、保教队伍待遇和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与此同时,2012年至2017年,深圳的新生儿数量连续6年超20万,按每平方公里面积计算新生儿数量居全国首位;深圳2018年幼儿园人数达到52.42万人,全国排名第一,且每年新增入园人数近3万人;特别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激励,深圳学前教育资源愈发紧张,幼儿园学位连连预警。

一言概之,主动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发展需要,着眼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提升质量与公益普惠,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圳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在深圳目前的学前教育格局中,民办园占主导。根据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深圳共有各类幼儿园1771所,而公办园只有68所,占比仅为3.8%,公办园确实太少了。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履行对学前教育的支持职责,而不只是“单打独斗”建公办园。公益、普惠、有质量,是民众对幼儿园的主流需求,公办园能满足,政府支持的普惠性民办园同样也能满足。

大力建设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不仅有助于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今年5月召开的深圳学前教育工作推进会透露,到2020年,深圳幼儿园总量预计达到1967所,其中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达到80%以上,公办园约984所,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左右;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约590所,占比30%以上。

如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数量与占比跃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治理,成为破题的关键所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9月底前,将非国有(含集体所有)产权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普惠园;将自用国企产权小区配套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将承办合同(协议)未到期的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普惠园,并在2020年底前完成产权移交等工作。同时,从2019年起,已落实建设用地、尚未明确建设主体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由相关区政府投资建设。

对于民办园来说,如何适应“身份”转换,在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随之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其实,所有幼儿园,不管公办民办,都要提供安全的、有质量的教育。普惠性民办园不仅要在价格上有最高设限,也要在办学质量、办学条件、保教水平、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上有底线要求。当前,北京正逐步推进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质量标准统一、价格标准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教师待遇统一”,值得深圳学习借鉴。

从“一位难求”到“家门口的放心园”,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是深圳的目标追求。而当无数的年轻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去打拼奋斗、干事创业,深圳也将更有活力和竞争力。(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姚龙华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