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中通道新进展!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年底开工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中通道新进展!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年底开工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0月16日,广东省交通集团透露,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隧道、水工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并将上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审批,标志着继西人工岛钢圆筒打设完成后,沉管隧道主体工程即将实现实质开工。

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没有先例

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

为攻克五大技术难题,打造安全舒适、优质耐久、经济环保、和谐美观的品质工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组织设计、科研单位经过反复的比选,拟采用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该结构具有能适应超宽、深埋、变宽等建设条件,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好,耐久性有保障,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等优势。另外,项目使用8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开展行车安全性评价优化水下互通立交总体设计,即一种类似虚拟现实(VR)的技术,保障行车安全性。同时,挖砂坑区域采用DCM基础加固方案,是国内首次在海洋环境采用DCM技术,并且优化碎石垫层级配及参数设计适应大回淤的建设条件。

事实上,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创新的结构方案钢壳混凝土沉管,每个标准管节的尺寸为46×10.6×165米,是国内首创,国际上也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存在极大的技术挑战。

宋神友表示,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的管节构件尺寸大大超出了既有国外工程案例的经验范围,目前国内亦缺乏成套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技术标准和规范,加上项目共32个管节,每个管节用钢量约1万吨,体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船体,1节/月的工期要求对钢壳制造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受航道水深条件及干坞预制场制约,管节浮运距离远、沿基槽横拖距离远,浮运安装风险大。

为应对以上技术挑战,管理中心秉承创新驱动建设理念,从结构理论、设计方法、技术标准、材料、施工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检测方法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丰富成果,不仅为沉管隧道施工图设计及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还填补了国内钢壳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空白。

年底实现全面开工助推湾区建设

"预期成果是,深中通道将创新一种新型沉管隧道结构型式,填补国内钢壳混凝土沉管技术空白,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评审的专家组表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表示,在十九大召开之际,项目沉管隧道施工图设计通过审查,大力推动了深中通道建设进展,"深中通道全体建设者有信心,把这个科技创新的工程建设好,为十九大献礼。"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为,"深中通道的建设,体现了我国跨海集群工程的建设能力,建设者的种种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给深中通道的寄语是‘天堑变通途,助现中国梦’。"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不仅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的交通纽带,将有效释放目前交通路网的沉重压力,更将在未来,与建成的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在建的虎门二桥、港珠澳大桥及莲花山通道’

据深中通道项目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西人工岛、东人工岛已开工建设,争取实现年底全面开工,包括隧道和桥梁。

深中通道跨江主体工程总工期为7年,项目预计2024年12月建成通车。届时珠江东西两岸一桥直通,深圳至中山行车时间压缩到半个小时,虎门大桥车载负荷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全省高速路网将在新一轮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建设"竞速"中呈现新的局面。(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交集宣)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