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深圳努力了33年

条评论立即评论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深圳努力了33年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从1984年9月4日开始,深圳交警即已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骑单车者和行人从严执行罚款,可以说,深圳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陋习的努力已经持续了33年,成效固然显著,但至今未有穷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摒除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也绝非一日之功。

交通文明关系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

今年3月,晶报刊发《“中国式过马路”应该怎么治?》一文,为了观察行人过马路的情况,记者在现场用手机拍摄了一段15分钟的视频。在此期间,共出现13次红灯提醒,每一次红灯亮起的时候,都有行人公然横穿马路,惊险万分。15分钟的视频中,约有95人闯红灯过马路;每次红灯持续的时间不足1分钟,而闯红灯人数最多的一次达到近20人。在这些闯红灯的人群中,有埋头看手机的上班族,有拉着拖车的小伙子,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更有甚者,一名中年男子推着坐轮椅的老人,扭头看了一眼来车的方向,便贸然推着老人快速冲到马路对面。种种冒险行为,叫人捏一把汗。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屡禁不止,深圳交警在今年上半年,在个别路口设立了专治“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对行人过马路无视红绿灯的“任性”行为进行整治,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实时抓拍、监督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街头采访中,市民纷纷对这一创新举措点赞。有市民表示,新技术有助于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取决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这一调侃性的描述,曾经引起了网友广泛的共鸣,同时也引出对交通安全意识和国民素质的讨论。深圳市政协委员李继朝表示,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只是调侃一下就一笑而过,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更应该努力采取措施使道路更安全、通畅。而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也不可缺少道德教化和及时的警示。“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交通文明已不再是一种口号或创建目标,而是人们一举一动的细节,升华为一种深圳精神,让交通文明悄无声息在这座城市生枝开花,散发在每个角落,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内在魅力,更关系到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而城市则因为交通文明更加温馨和精致。”(本版统筹 晶报记者 马骥远 本版采写 晶报记者 史青玉 摄影 晶报记者 金羽泽)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