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国家级+国际范儿: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缘何能够开启“上帝视角”?

国家级+国际范儿: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缘何能够开启“上帝视角”?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女摄影师冬尼的《空间城市:叠加-高速公路》所展现的图景在网上爆红,通过上帝视角俯瞰城市的空间结构

借我一双慧眼,人人都可以是“上帝视角”。

这几天,这张照片爆红网络——这是女摄影师冬尼的《空间城市:叠加-高速公路》所展现的图景,通过上帝视角俯瞰城市的空间结构。这便是摄影的魔力。

这是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专题邀请展”所展出的一副作品。借助这一国家级+国际化的平台,这张照片及其摄影师为人们所熟知。

6月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的首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姿态”为主题,主会场分为4大展区,其中最重磅的“专题邀请展”呈现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芬兰、新加坡的15位优秀摄影师的城市题材作品。

本次摄影展,不仅来自中国的摄影师作品引人瞩目。外国摄影师的加入,也让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国际范儿十足: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镜头下的《东京皇居城区》和《纽约曼哈顿》大气磅礴;新西兰摄影师汤姆·哈金斯的《广州初印象1956》和法国摄影师阎雷《昨天的中国》重现中国历史;英国摄影师布瑞恩·格里芬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直指全球化之乱象;意大利摄影师维尔吉利奥·巴尔多西的《威尼斯之潮》则展现了这个世界水城的精神本质。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自4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球共征集到作品14889件,最终评出295件组成“征稿作品展”呈现给大众。如此体量的作品反馈,本身就证明了深圳举办国际摄影大展的潜力和实力。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作为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摄影盛会,可以说一个国际化的摄影艺术交流平台由此诞生,一张深圳的全新城市文化名片也就此打出。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依托深圳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众多和现代化国际化的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特质,具有天然的国际化视野优势。立足这一改革开放前沿和对位交流窗口,不仅可以带动摄影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探索中国摄影艺术事业新的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为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比如无人机以及智能机器人在摄影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突出“摄影+科技”的特色,在展馆设置、作品展示、研讨会活动、产业链延伸等各个环节引入科技元素,突出了高科技特点。

从深圳本身来说,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为深圳城市文化菜单添加了又一道大餐。比如为期一个月、在广深港福田高铁站举办的“香港回归20周年主题摄影艺术展”就是一个大手笔的城市行为艺术,为摄影作品留出城市最重要的城市地下空间便于公众参与,这就是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办展理念的体现。同时,在全市10个分会场进行平行展,不仅增强了摄影大展的辐射面和参与度,而且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深圳成长的脚步一直飞快。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就是让我们稍稍放慢脚步,看看我们这座城市,看看我们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