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教育>首页推荐1>

深圳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探索

深圳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探索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为了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广东省深圳中学在建校70周年之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6月24日讯 为了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广东省深圳中学在建校70周年之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深圳中学始终坚持把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顶层设计中,秉承“价值引领、尊重个性、主动发展、多元融合、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不断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组织架构,努力践行“大美至美”的德育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路径,逐渐开发和完善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核心素养教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了高品质学校的现代德育体系。

重视德育的思政性:立德树人,优先价值引领

“弘扬爱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是深圳中学德育实践的重要主题。无论是通过开展主题集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实现课程育人,还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学校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从而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1.让活动“入心”,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脱离具体情境的教育,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去真实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和革命先烈的艰辛与伟大。例如:自2007年以来,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江西和湖南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井冈山的线路中,学校根据当地的历史、地理、教育等情况,设计了不同的体验项目,包括参观井冈山革命圣地、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等,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湖南线路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参观毛泽东故居,了解伟人功绩,缅怀革命先烈;走进湖南省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学校通过开展“红色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与学生共情,真诚分享师长自己的政治理解

现在的青少年,尤其是这一代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青少年,不只要看前人和“外人”如何做,更愿意关注身边人的想法和行为。作为校长的我,更愿意借助各种场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2019年,在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会上,我带领全校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并做了《使命在途,永葆初心》的主题演讲,寄语深圳中学的孩子们要“将饱满的爱国情怀注入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初,全国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开学。在2月10日学校面向社会开放的首日线上直播教学中,我向全国师生分享了深圳中学德育第一课《中国脊梁,民族希望》,勉励中学生:“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成为未来中国的希望和脊梁。”我在直播课中勉励教师:“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要明确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担当,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保证德育的开放性:各美其美,构建丰富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学校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圳中学通过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全方位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德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1.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参与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坚持以“按需选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开设了涵盖三大板块、28个课程群的15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的立交桥。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参与”板块中重要的德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实施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目标·达成·测试”式教学结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探索·表现”式教学结构,以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等角度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获得充分的选择空间后,他们的选题常常富有创意且贴近日常生活。例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每当台风来袭,深圳的城市道路就会积水为患。由于缺乏有效且实时的道路积水信息,深圳市民的出行非常不便。对此,深圳中学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学建模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一项“如何提升由强降水导致的道路积水内涝问题的预防与反应能力”的课题研究,在初步探明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了解市民对道路积水预警系统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相应的微信小程序供市民使用。他们惊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hina Thinks Big,简称CTB)的高度认可。该项目的综合评分进入CTB2019~2020年度全球排名前5%。

2.实施学科渗透,潜移默化滋养学生精神世界

学科渗透也是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在语文、数学、历史、英语、政治等学科中融入德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2019年历史学科组设计了“吉金铸史”青铜冶炼与铸造实验课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不仅是工具,更是礼仪、秩序的象征。青铜器的纹样与铭文,体现的是思想、艺术与文化;而青铜器的铸造则体现了古代的手工业技术。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历史文化问题、技术问题与科学问题交错其间。通过重现青铜器的冶炼、铸造过程,学生们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韧性,对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与材料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

尊重德育的主体性:美人之美,促进主动发展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显,只有鼓励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才能够被充分激活。而且,校园中的同伴影响往往是广泛而深刻的,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深圳中学非常重视同辈引领,以期使青少年在同伴影响中实现自我教育和影响他人。

1.建立“学长团”,发挥同辈示范引领作用

学长团是深圳中学实践“同辈引领”最典型的代表。学校每年会在高二年级招募60名学生组成学长团,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建立跨年级连接,为高一新生提供入学适应支持体系,在学生之间实现纵向的情感连接和生涯经验的传递。作为学校的文化名片之一,从“非常好,YES”到协助学校开展入学教育,从饱含鼓励的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军训中充满慰问情怀的舞蹈《撑腰》,从生涯历奇到学生成长交流营,学长团承担了真实、重要的任务,始终践行着用爱导航的宗旨,传承了深圳中学学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与之共同成长。深圳中学学生都以能够加入学长团为荣,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长为成长动力,学长团真正发挥了同辈示范引领的作用。

2.开设社团课,营造多样化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也是深圳中学践行尊重学生德育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学校目前有135个在校注册社团,其中高中社团97个、初中社团38个。为了推动社团发展,深圳中学特别设置了社团课,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和活动方式,它们为建设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圳中学的学生社团历经多年磨炼,不断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许多优秀社团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校内,在全国都享有较高声誉,如先锋中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辩论社、ACES Studio等社团。为鼓励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社团向着多层次、高水平、宽视野、专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学校社团联盟理事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每年举办“十佳学生社团”评选活动。

3.丰富校园活动,培养学生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

除了社团课程,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这些活动课程也是德育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如体育嘉年华、戏剧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游园会、辩论赛、“校长杯”足球赛、“深中杯”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社团招新大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各类大型校园活动近20项。这些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策划,学生们通过参加活动或者亲自策划活动,在具体而又真实的工作中,既展示了自我风采,也培养了领导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实现德育的超越性:美美与共,搭建多元平台

我们认为,有效的德育不能囿于一处和一法,而应将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一切优质资源进行融合,补齐实践育人的短板。

1.引入多元主体,开展多维评价

德育的多元性,首先体现在德育评价的多元。在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中,除了班主任、学科教师的意见,校内外社团指导教师、宿舍生活管理员等也都会参与评价;利用青少年重视同伴评价的心理特点,引入朋辈学生评价维度;为保证家校沟通与合作,引入家长作为评价方,促进家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本人评价也是评价结果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内在动机,促进学生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加入诸如学长团等校内组织,也都需要经过上述所有维度的评价才能获得面试资格。

2.拓展多元途径,强化实践育人

德育的多元性还体现在德育途径的多元,其中公益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深圳中学学生以“锻炼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爱心,共同成长”为宗旨,举办并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例如:2011年以来,深圳中学“义工联”联合深圳市儿童医院,每学期组织全体社员对深圳市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帮助特殊儿童快乐成长。学校支教社的学生每年寒假前往广东贫困县开展支教活动,与当地留守儿童同学习、共成长,在寒冷的冬季送出最温暖的爱与关怀。在每年6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会与江西省泰和县禾市中学开展手拉手活动。2019年,学生们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禾市中学的课外书籍十分匮乏。为此,学生处指导学生社团公益创变社发起了募捐书籍的活动,面向校内学生和社会公众募集到总价约1.5万元的图书。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实践的内涵,传递了深圳中学学生的爱心与公益理念。

“生命教育周”也是深圳中学的一个特色德育项目。为了帮助青少年完成“建构自我同一性”的成长任务,学校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引导学生积极汲取生活中的幸福元素,在与人和事的互动中感悟生命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更有勇气去拥抱未来多彩的生活。2011年至今,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生命教育周。例如:第八届生命教育周以“别忘了,‘心动’”为主题,启发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每一个“心动”时刻,去发掘生命中的更多可能。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掌舵人,是民族振兴的护航手,其价值观的构建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不懈思考和审慎实践的命题。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