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教育>教育汇>课外>

给他们一本课本 他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给他们一本课本 他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在台湾,有这么一个团队,为了改造丑陋的课本,竟然想要把美感教育植入孩子的教科书,他们就是“美感细胞”。

“美感细胞” 负责人林宗谚。

在你的印象里,教科书是什么样的?可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教科书都是一种刻板的形象:全是课文、知识点,颜色俗气、排版生硬,让人一看就提不起兴趣。

这些年,出版方在教科书的改进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增加图片,尽量做得卡通一些,但幼稚的配图让教科书看起来并没有变得更好。实际上,教科书并不一直都是“吐槽”对象和涂鸦对象。在民国时期,课本甚至一度成为大家争相传阅的书籍。排版雅致、故事和配图搭配合理、没有老旧的说教、不居高临下,深得孩子们和大人们的欢迎。因此,近年来也掀起了民国老课本的出版热和阅读热。

在台湾,有这么一个团队,为了改造丑陋的课本,竟然想要把美感教育植入孩子的教科书,他们就是“美感细胞”。设计团队“美感细胞”注重对于儿童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提出“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的观念,进行“教科书再造计划”。

有人会觉得,我们身边有美术馆,可以带孩子去接受美学熏陶。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成年人一年里去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更何况孩子。况且,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更是没有机会来到大城市的美术馆。纵然学校里都开设有美术课,但当美术变成一门课,孩子们大多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绘画训练,很难真正学会如何去欣赏美。“美感细胞”负责人林宗谚表示,美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视觉的沟通语言。因此,长时间耳濡目染的环境,要比高强度但短时间的方式更有效。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在课本里加入设计,将美感的元素一点一滴地放入孩子的生活。

比如,在设计书的封面,生字格里只画了一个点,每个孩子都可以随意根据这个点来写字,可以是“我”、“那”,甚至是图画。而在内文,设计团队会邀请设计师根据课文内容,使用拼贴、绘画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来配合。林宗谚希望通过记者传达给更多人一个信息:尽量以多元的美感去刺激孩子的发展,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美学观点。好的设计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进入课文。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