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成功举行 五大亮点助力薪火相传

“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成功举行 五大亮点助力薪火相传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2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览系列活动在深圳设计之都(福保园)正式启幕。

深圳新闻网10月22日讯 2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览系列活动在深圳设计之都(福保园)正式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作者、非遗爱好者、文化工作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会。

第二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览系列活动现场

作为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非遗办)、澳门设计师协会、广东观想堂、深圳大学、深圳灵狮伴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支持。

创意诠释经典,设计引领未来!古老的面具文化在灵狮集团倾力打造的升级版“深圳设计之都(福保园)”,与创意、创新激情碰撞,在现代性的文化创意和美学展陈、品牌化的形象包装和传播推广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活力!

文化惠民,主题展览有温度、有故事


“面具的文化”实物展览区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面具文化,是西南民族璀璨的艺术珍宝,其中,藏戏面具已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威宁撮泰吉面具、白马藏族㑇舞面具、德江傩堂戏面具、毛南族师公戏面具、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展览采用平面展与实物展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观众走入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西南民族地区面具的世界。

在实物展览区,来自贵州安顺地戏的部分代表性手工制作的面具集聚一堂,华丽绽放。屯堡地戏面具安顺地戏表演中使用的面具,是地戏的灵魂。面具用白杨木或丁香木精雕细刻而成,再涂以脸谱彩绘,造型生动形象,神采飞扬。现代的设计理念、艺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手工作品的极致美感,打破人们对传统工艺的固有印象和模糊概念。

“面具的文化”实物展览区

展览上,传统工艺与相应的现代设计交相辉映,无声地向观众证明:传统工艺始终在为现代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它连接历史和未来,融合经典与时尚,正在构建当下具有中国风尚的生活美学。

“这是贵州威宁撮泰吉面具,这是白马藏族㑇舞面具,这是云南昭通戏面具,这是德江傩堂戏面具……”在平面展区,记者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仔细地阅读和观看西南各地区面具的发展历史、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面具以及面具的制作工艺。

“想不到西南民族地区面具的历史这么悠久,新石器时代便已萌芽了。这些面具真的就是历史的活化石啊,我们现代人真的要好好守护这些宝藏。”这位家长由衷感叹道。

“面具文化作为我国非遗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其蕴藏的智慧和技术之高超都让世人为之惊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更好地将创意、创新融入到其中,让古老的面具非遗文化焕发活力和新生。”一位文创设计工作者在采访中说到。

脑力激荡,主题讲座有观点、有态度

“聂慧梅陶艺工作室”创始人、职业陶艺家聂慧梅

一只黑得发亮的敞口浅腹茶盏,形似斗笠。拿在手里触感柔滑,不过百余克重。盏底静静地躺着一片浅黄色的树叶叶脉,看似突出,一摸与盏底齐平。注上茶水,叶子像一叶小舟随茶汤漂浮,若沉若浮,幽玄清净……如此精妙的瓷器,便是曾断烧几百年的吉州窑用古法烧制成的木叶天目盏。为了让这种古法烧制技艺流传后世,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聂慧梅为此苦苦钻研,并不辞辛劳辗转各地求学取经。

在“传承·创新”非遗文化主题讲座上,聂慧梅以《传承宋朝的木叶天目》为主题,以自己“为了一片树叶的千古绝唱”而为之奋斗的非遗传承事业现身说法,为大家娓娓讲述传承非遗木叶天目背后的故事与深意、解读木叶天目技艺的精妙、探讨非遗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触碰非遗、诠释古老技艺、感悟生活。

深圳灵狮伴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聂蜀湘

如何把遗产变成资产?如何避免非遗“人走技失”?如何发掘“非遗消费”市场……这是每个非遗项目都面临的问题。对此,灵狮伴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创界资深学者聂蜀湘在主题为《传统非遗与现代商业》的演讲中表示,非遗产业化才能更好传承发展。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一个文化IP,都有其粉丝受众和潜在消费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大数据平台的统计结果,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这意味着我们拥有90万项IP。只要我们认真发掘非遗消费市场,传统非遗必然会成为我们消费升级的新着力点。这里面不仅仅是商业那点事,还关系着我们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聂蜀湘说到。

巧手夺天工,工作坊探讨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

东方匠人之心,中华非遗之美。要想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需要把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拥抱科技,将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非遗文化。

当天下午,工作坊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创意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非遗文化爱好者等学员集聚一堂,以“传承·创新”为主题,围绕“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到节日产品和日常生活中”进行非遗文创衍生品的概念设计,以实际行动探讨传统非遗工艺的现代新生。

现场分享、碰撞最前沿的创新设计理念

活动上,在导师广东观想堂总经理何林燊的指导下,学员们分组完成设计习作,并通过开展设计项目路演、创作思路分享、设计作品竞赛等形式,分享和碰撞最前沿的创新设计理念,评选出最优质的设计作品,为广大非遗文创设计爱好者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提升青年文创爱好者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创意促进非遗传承、现代设计带动非遗传统工艺发展的倍增效益。

文化交流成果丰硕,助推非遗产业化成果落地

非遗历史悠久、资源种类众多,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保护、传承、发展好非遗,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非遗独特的活态传承特点,使得许多非遗随着传承人的去世而消亡,或者濒临消亡,这也引起了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推进非遗产业化之路,促进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览系列活动着力促进非遗资源利用率,重视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和营销,助推非遗产业化成果落地。

本次活动以“展览、主旨演讲、工作坊”的方式具体实施,通过搭建西南民族面具文化展示平台、产业融合平台、青年交流平台,注重多元、多样化创新创意,对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促进博物馆藏品及研究成果的跨区域资源共享,推动深圳与国内各地非遗文化交流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活动承办方代表、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唐英女士介绍,本次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两天的活动期,还将以突出非遗保护、传承力量、促进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为宗旨,搭建一个“线上+线下”永不落幕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展示交流的新平台。线上交易平台能提供非遗文化衍生产品预售、接单、设计推介等服务,以推动非遗文化及其衍生品的长年展示和交易,拓展非遗衍生品设计的创新发展,聚集营商资源,促进非遗成果的转化;线下物理空间宣传和展示深圳市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展示深圳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提高市民对非遗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广东观想堂与灵狮IP伴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开幕式上,还达成了一些列关于非遗文创项目的合作协议。一是广东观想堂与灵狮IP伴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灵狮IP伴客是由深圳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依托漫博会海量IP资源的基础上,整合集团下属公司及关联公司共同打造的,旨在以IP授权为基础,对IP进行价值最大化开发的一站式、管家式服务平台。而广东观想堂是著名的非遗文创公司,以“传承民艺,弘扬非遗,复兴中国节,做最有意义的文创平台”为己任。这次战略合作,无疑将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找到一条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相通的路。二是深圳市聚成华企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莞文化创新学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同促进非遗文创人才的培养、丰富非遗文创人才智囊的储备,推动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

传承非遗经典,延续深圳城市文脉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作为移民城市,深圳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多元文化在这里相融相生,并成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

“面具的文化”非遗交流展览系列活动的举办,是深圳对新时期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果的宣传,也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举措,将激发深圳市民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提升市民非遗保护意识,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保护传承的文化高地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