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图书推荐>

蒋子龙 《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

蒋子龙 《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本书为著名作家蒋子龙的人生随笔,荟萃了作者执笔40年来优质散文,这些文章或者写人生经历,或者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都非常引人入胜。

本书为著名作家蒋子龙的人生随笔,荟萃了作者执笔40年来优质散文,这些文章或者写人生经历,或者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都非常引人入胜。他的笔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蒋子龙的散文真挚淳朴,他本人对生活始终葆有热情,尽管曾经历了不少波折,但他始终是积极的,既不颓丧倦怠,也不一味抱怨,他性格直率,文风坚硬,他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很正面、很积极的引导。他认为,没有人活着是容易的,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都不必过于忧虑和着急,要足够地相信未来。在颠簸的人生途中,他秉持着一份坚定从容的姿态,而这是时下很多人所欠缺的。

作者简介:

蒋子龙,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等十几种文字出版。

文摘:


1.《分寸感》

天地间一切奥秘无不取决于接触的技巧。 

接触产生了世界,创造出宇宙间的万千气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山呼海啸,陨石飞落,无一不是大自然家族成员中相互接触的结果。不接触就没有火,没有光,没有水,世界也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火车的价值要依赖车轮和铁轨的接触,汽车的速度来自轮带和地面的接触,滑冰运动员的成败取决于冰鞋和冰面的接触,足球是脚和球的接触,篮球是手和球的接触,拳击是拳头和皮肉的接触,钓鱼是钓钩和鱼唇的接触……一切运动都离不开接触。创造更是接触的艺术,绘画写字是笔墨和纸张接触的学问,雕刻是刀和对应物的接触,乐器发出声音是接触的结果,演员感动观众是情感接触的结果。

亲吻是接触,拥抱是接触,人类最高的快乐产生于男人和女人的接触之中。这接触让人类知道什么是爱情,并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靠接触而维持生存。

人生就是接触。接触的成败往往能决定或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比如:一次偶然的接触交了一个朋友或找到了爱情,一次意想不到的接触使自己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接触中增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历练了人生。人们常说的运气好、碰巧了、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都不是与世隔绝的产物,“运”“碰”“撞”,是接触。先有接触,后有奇遇。而幸运者的一生就靠那么几次奇遇。

接触多,认识的人就多,机会就多。立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脱离接触”就什么事都难于干成,活着的学问变成了接触的学问。现代人又讲究社交了,越是有钱有身份的人越重视社交,社交就是接触。各大公司都设有公共关系部,“公关学”就是“接触学”。越是大商人越懂得广交朋友、和气生财的道理,他们的接触原则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接触一个人即便不能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也绝不愿给自己竖起一堵墙。倒是那些看上去“气粗”的人,却未必“财大”,吆三喝四,见利忘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很难“接触”到更高的境界。

接触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切入点不一样。有的喜欢用脑跟社会接触,有的喜欢用嘴,有的喜欢用肢体……商品社会喜欢用物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请吃请喝是通过嘴接触对方的心,送礼和行贿是通过钱接触人,经济人喜欢经济接触,经济接触使经济案件成几何倍数增长。

在所有接触中最难的最无法回避的就是人跟人的接触。轻了不行,重了不行,深了不行,浅了不行。由于每个人的苦乐不均,品格不同,修养不一,地位不等,再加上感情的起伏跌宕,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每人都是“君”,“伴君如伴虎”。接触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了,一不小心接触会变成伤害,如同刀锋和伤口的接触一样。贪欲和贪欲接触,恶和恶接触,生活紧张,关系也紧张。人跟人是如此,国跟国、民族跟民族也如此,战争就是接触,是武器和弹药的接触。海湾战争期间最出风头的接触是爱国者导弹和飞毛腿导弹的接触。

现代社会接触变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艺术。人们怎么可能活得不累不烦呢?


2.梦里乡关

故乡是每一个人的伊甸园,给了你生命的源头,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故乡滋养着一个人的精神,留有童年的全部欢乐和记忆。故乡也只属于童年,人稍一长大,就开始苦恋天涯,梦想远走高飞做舍家游,如同鸟儿翅膀一硬就要离窝。青年人满脑子都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涯何处无芳草,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我的家乡甚至形成这样一种风气,能闯出去才叫有出息,无论上(北)京下(天津)卫,都是本事。而一旦上了年纪,就开始恭敬桑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于是也就有了“乡心”——“思心昼夜起”。离乡越久,思乡越切,万般滋味,尽作思归鸣。

我是1955年夏天,考到天津读中学。离开了家,才知道什么叫想家。出门在外反把家乡的千般好万般妙都想起来了,却已没有退路,半途而废,将无颜见家乡父老。特别是后来的“遣送回乡”,变成一种严酷的政治惩罚,形同罪犯。久而久之,一般人跟故乡的感情被异化,或严重扭曲,一旦离开就很难再回去了。正由于此,至今已60多年来,我做梦大都还是故乡的情景,特别是做好梦的时候,当然那背景和色彩是我童年时故乡的样子。不仅故乡的形貌像刀刻般印在我脑子里,就连我们家那几块好地的形状和方位,也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的老家是个大村子,南北狭长,村子中间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街,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辅街,每隔五天有集。即便不是赶集的日子,一到晚上,羊杂碎汤、烤烧饼、豆腐脑、煎焖子的香味便从主街弥散开来,犒劳着所有村民的鼻子。如果我表现得好,比如在全区的会考中拿了第一,或者在秋凉草败的时节还能给牲口割回一筐嫩草,老娘就会给我三分钱和一个大巴掌形的棒面饼子,到主街上或喝羊汤,或吃焖子,任由我意。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齿颊生香。

在村西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野猪林”,虽然没碰到过野猪,却不只一次见到过拳头般粗的大蛇,有人放羊躲到林子里乘凉,盘在树上的巨蟒竟明目张胆地就吸走了羊羔。村东一片深水,人们称它为“东坑”,据村里老人讲,几辈子没有见过它干坑,大家都相信坑底一定有王八精。村北还有一片水域,那才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在里面洗澡、摸鱼捉虾,冬天在冰上玩耍。只有在干旱的年月,才会缩小成一个水坑,然而水面一小又容易“翻坑”,鱼把水搅混,混水又把鱼虾呛得动弹不得,将嘴伸到水面上喘气,这时人们下坑就跟拣鱼一样。有一回我下洼割草回来,正赶上翻坑,把筐里的草卸下来,下坑不一会就捞了多半筐头子鱼。

还有瓜地、果园、枣林、满洼的庄稼、一年四季变化丰富的色彩……如果世上有天堂,就该是自己的家乡。有一年暑期因贪玩误了回天津的火车,只好沿着南运河堤走到沧州站赶快车。河堤上下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清风习习,十分凉爽。这古老的林带从沧州一直铺展到天津,于是想好一个主意,来年暑假提前备好干粮,豁出去两三天时间,顺着森林走回老家。可惜第二年全国“大跃进”,我也要勤工俭学,不能再回家了。隔了许多年之后才有机会还乡,竟见识了真实版的“家乡巨变”:满眼光秃秃,护卫着南运河堤的千年老林消失了,我站在天津的站台上似乎就能看到沧州城。南运河在我的记忆中是一条童话般的长河,竟然只剩下了一条干河床,里边长满野草,中间还可以跑拖拉机。

我的村子也秃了、矮了、干了,村头道边的大树都没了,几个滋润了我整个童年的大水坑也消失了……这让我失去了方位感,不知该从哪儿进村?甚至怀疑这还是我梦牵魂绕的老家吗?最恐怖的是紧靠着村子西边修了个飞机场,把村里最好的一片土地变成白惶惶的跑道,像一刀砍掉了半个村子。自那次回家后,我的思乡梦里就有了一条抹不掉的伤痕。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是很干净的,冬天一片洁白,到春天大雪融化后麦苗就开始泛绿,夏天葱绿,秋天金黄……那个年代人们没有垃圾的概念,生活中也几乎没有垃圾,无论春夏秋冬乡村人都起得很早,而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将自己庭院和大门外面打扫干净,清扫出来的脏东西铲到粪堆上沤肥。家家都有自己的茅厕,对庄稼人来说粪便是好东西,没有人舍得胡乱丢弃,即便是牲口在路上拉的屎,都要拣起来带回家,或扔到自家地里。而今还没进村子却先看到垃圾,村外的树枝上挂着丝丝缕缕、花花绿绿的脏东西,凡沟沟坎坎的地方都堆积着跟城市里的垃圾一样的废弃物……我无法相信村子里怎么能产生这么多垃圾,抑或也是沾了飞机场和沧州市的光?

这还是那个60多年来让我梦魂萦绕的故乡吗?如今似乎只剩下一个村名,其余的都变了,苍凉、麻木,无法触摸到故乡的心房,却让我觉得自己的所有思恋都是一种愚蠢。让我感到心里刺痛的还有家乡人的变化,有热情没有亲情,热情中有太多客气,客气里有拒绝、有算计。我有一发了财的同乡,跟我商量要回乡投资,回报老家。我大喜,欢欣鼓舞地陪着他见老乡,商谈具体事宜,待到真正付诸实现,始知抬脚动步都是麻烦,已经谈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一变就是多要钱,乡里乡亲又恼不得也气不得,比他在别处上项目成本高得多,效率慢得多,而且估计最终难有好结果,便擦干净屁股,带着失望乃至绝望逃离了故乡。

自那件事情之后我也很少再回老家了,才知“家山万里梦依稀”,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不是不归归不得,梦里乡关春复秋”。每到清明和除夕,夜深人静之后,到一偏僻十字路口,给父母和蒋家的列祖列宗烧些纸钱,口中念叨一些不孝子孙道歉该说的话。有时话说得多了难免心生悲凉,今夕为何夕,何乡说故乡?

其实故乡就是爹娘,有爹娘在就有故乡,无论故乡变成什么样子。没有爹娘了,故乡就只能留在梦里啦。但故乡是一定要回去的。活着回不去,死了也得回去。西方人死后愿意见上帝,中国人死后希望能认祖归宗。屈原唱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连狐狸死的时候,也要把头朝向它出生的土丘。有一天晚上读向未神游的诗:“生我的人死了,养我的人死了,埋葬了父亲等于埋葬了故乡!处处他乡处处异乡,从此我一个人背着故乡,走啊走啊看不到前面的路,蓦然回首也找不到来世的方向。”

忽然眼泪就下来了,情不自禁冲着故乡的方向跪倒,心里呼唤着爹娘脑袋磕了下去……(蒋子龙)

[责任编辑:江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