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公司资讯>中国平安>

六成社区支行实现盈亏平衡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业务"提质增效"

六成社区支行实现盈亏平衡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业务"提质增效"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业务于2013年末启动,逐渐以“平安好邻居”的鲜明形象站稳脚跟。

本报讯(记者周轩千)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业务于2013年末启动,逐渐以“平安好邻居”的鲜明形象站稳脚跟。截至目前,平安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开业了近350家社区支行,服务48万客户,管理400亿元资产,网均资产规模突破1亿元。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事业部总裁崔文静日前透露,业务整体已经盈利,并有超过六成的网点实现盈亏平衡。

“首先,客户对网点是有需求的。”崔文静表示。在平安银行近期进行的客户调研中,60%的客户选择“同时使用网点与电子渠道办理业务”,超过65%的客户“依赖网点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复杂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外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与先进经验来看,轻型化、社区化的新型网点是大势所趋。此类网点投入仅需传统综合网点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可有效实现成本控制;更重要的是,将产品及服务贯穿于“邻里”往来中,可以真正做到客户的沉淀与深耕。

平安银行2015年推出的社区金融品牌“平安好邻居”,即强调了这种定位。据悉,平安银行各社区支行迄今已累计在全国开展了近万场小型社区活动,而由总行社区金融事业部策划组织的“平安邻居节”已进入第2年,覆盖范围及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上万人参与其中,已在业内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及口碑,并与社区居民建立了亲密的互动关系。此外,平安银行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对社区理财经理的培养,改变传统“等客上门”的思维和营销模式,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结合。得益于此,平安银行社区支行的中高价值客户占比是整体零售业务的4至5倍。

“但不是说‘轻’了,产品与服务就‘少’了。”崔文静介绍称,社区支行不但承接了平安银行已有的全零售产品体系,还依托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与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试点,根据社区客群的特征打造了一系列专属产品解决方案。在服务功能上,虽然社区支行的功能模块及人力配置不如传统网点,但已能通过智能设备基本覆盖所有的非现金零售业务。在平安银行的社区支行,除了已较为普及的远程开卡机(VTM),还为理财经理配置了移动展业设备,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

针对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安银行还在社区支行大力推行客户移动化项目,借助口袋银行、平安橙子等APP,将客户日常、简单的业务办理需求引流至线上,使社区支行更加专注地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复杂问题解决等工作,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此外,平安银行十分重视微信的平台效应,在“平安好邻居”微信公众号的经营上,不局限于简单的运营维护,而是基于微信API接入、RBAC权限管理、LBS定位等技术,为所有社区支行提供具备信息展示、基础线上活动运行、客户交流服务等功能的专属定制化页面,在线上打造了一个虚拟社区。近期,“平安好邻居”公众号已完成订阅号向服务号的升级,保险自助办理、贷款自助申请等功能将陆续上线,并逐步实现对线上用户画像的构建以及对线下网点的导流。“我认为在一个企业经营当中,至少是在银行的经营当中,O2O应该是常态而不是创新。”崔文静指出。

2016年是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业务“提质增效”的一年。崔文静强调,在社区金融业务上,平安银行不做运动式发展,现有的定位及经营模式仍有优化空间,前进步伐可以更稳健。接下来,平安银行会进一步推动社区网点的智能化建设,加大对互联网科技及大数据的应用,将平安银行社区支行打造成为一种新型零售银行网点。“我们希望经过2016年,‘平安好邻居’能从2.0进阶到3.0,成为平安银行向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触点、接触与培育未来价值客户的场所、品牌传播的阵地。”崔文静表示。

[责任编辑: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