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科技高地”,大湾区科技产业“一核多子”布局
2021-09-30 14:55
来源: 中国江西网

竞逐“科技高地”,大湾区科技产业“一核多子”布局

人工智能朗读:

定位于全球“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与已然成熟的其他三大湾区相比,显然,发展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还有着不少的路要走。

除了外部融入的“产业集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身的内生源动力才是决定其是否能够走远的关键。

作为国家发展的高新地带,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尤其在“科技”与“金融”领域的发展,有着“中国硅谷”深圳以及“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作为支撑,更是得天独厚。

去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面向国内以及全球的基本交通网布局,其后,将“数字化新基建”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开始了重点建设。从深圳,至于广州、惠州、东莞、江门等地,也开始了“多地开花”的“科技高地”竞逐,大湾区正形成“一核多子”的科技生态布局。


1
深圳:以“中国硅谷”为核心,引领全球科技发展

深圳,全国科研中心,有“中国硅谷”之称,作为中国最繁华的改革开放之地,聚集了国内多数最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腾讯、华为、中兴总部均设立在深圳,据相关数据统计,深圳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900家,增长率达17%,仅次于北京。而其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2018年也达到了6131.20亿元。

而受益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圳上市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数据显示,在最近5年营收和利润的累计增长率方面,深圳是“北深上杭广”五城中唯一一个两项指标均突破100%的城市,其中深圳最近5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12.97%,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深圳很荣幸成为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下一步建好创新基础设施主要还是着力于两大基础设施集群,一个是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另一个产业基础设施集群。”7月21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基建专场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介绍,深圳接下来要建设的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首批有12个,总投资达到了472亿元。

重大基础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中,包括要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推进材料基因组、精准医学影像、国家超算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谋划建设具有标志性、稀缺性的综合粒子设施,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省级实验室,要争取国家实验室的落地。

另外还要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念验证中心,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提供试验基地。

而此次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不仅面向科技领域发展需求,也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建成后,将有力促进科技资源集聚、开放共建共享,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圳科技创新也将进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发力,不断健全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
广州:大湾区“双子星”,率先发布“数字新基建”

以深圳为核心,然而对于科技的发展角逐,已然在大湾区的各大城市掀起波澜。

广州,大湾区“双子星”之一,7月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全国率先发布“数字新基建”政策。

未来三年,广州将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充电基础设施四大领域,实施数字新基建“40条”,发力打造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计划提出,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推动政府主动开放和丰富公共应用场景,加快跨界融合发展,率先提出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全国的应用示范标杆。

在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方面,广州提出优先扶持各区打造数字新基建领域的园区载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基建项目纳入广州M0(新型产业用地)范畴,享受同等政策优惠。同时提出建立数字新基建项目库。

经征集,首批入库项目254个,总投资额约2600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0亿元(含)项目5个。项目分别分布在5G领域(含大数据中心)项目89个,投资额约970亿元;人工智能领域项目66个,投资额约281亿元;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50个,投资额约76亿元。智慧充电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额约36亿元;其他领域项目40个,投资额约1186亿元。

3
惠州:2000亿打造世界级水准的惠州湾产业新城

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惠州,不但是广东的重点侨乡和中国重要的石化、数码产业基地,而且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最大的城市,总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湾区的1/5,土地开发率却只有9%左右,拥有相对珠三角一些城市更多的未开发空间。其大湾区时代地位发展机遇凸显,目前已有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发展。

自今年4月以来,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开工,总投资约56亿美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50亿元的3个数据中心项目落户,总投资150亿元的深圳正威国际集团项目落户。

而在7月17日,广东省惠州市传出喜讯,惠州市政府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拟共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惠州湾产业新城,规划打造成为大湾区生态立园的标杆引领区、湾区东岸数智产业聚集新高地、惠州智能制造产业先行示范区,计划在10年内分三期投资2000亿元以上用于产业项目。

其中,第一期将集中力量先行建设国机集团华南总部基地,并导入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平台、智能制造生产运行系统项目、石化装备制造项目等产业和资源。

之后将适时启动第二期和第三期开发,通过合作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推动惠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东莞:“1+1+N”科技政策体系,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2020年7月8日,东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闻发布会召开,对最近出台的7个科创新政进行解读。这些科创新政,涵盖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项目、创新型企业、创新强镇、科技金融等领域。

当前,东莞正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初步形成“1+1+N”的科技政策体系。除了两个系统性纲领性文件,东莞还将围绕创新链条,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本次出台的7项科创新政就是首批配套政策,将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东莞提出,2020年建设创新强镇10个,认定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以此为重要依托,实现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2.8%,高企数量提高到7000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提高到150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5件等发展目标。

东莞高企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总数已经达到了6217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但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的整体实力不突出,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多。

“创新型企业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肖铮勇介绍,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东莞将优化调整高企培育的思路,采取分类培育、分类扶持的方式,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梯队,鼓励扶持企业在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在第一批7个科创新政出台后,接下来,东莞还将围绕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抓紧制订资金管理、项目管理、诚信管理、绩效评价4个管理办法。围绕大科学装置服务提升、新型研发机构专项扶持、科技人才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科技特派员发展、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制定第二批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支撑体系。

5
江门人才岛定位为建设成为珠三角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人才云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亿元,被纳入2019年省重点项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江门人才岛推介会系列活动举行。腾讯、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湾、万科物业等一批企业、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江门。其中,江门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智慧城市“云+中台”,加快新基建步伐。这也标志着腾讯云产业生态基地正式落户江门人才岛。

经过三年多的规划建设,江门人才岛从概念走向现实,全岛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人才和科创要素聚集彰显。当前,江门人才岛的开发建设已踏入快车道,截至2020年6月,完成累计投资额超60亿元,已开工实施项目49个、在建项目34个、完工15个,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综合展览馆、环岛公园A、F片区等一批示范项目先后建成,中铁建科、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华为ICT学院等项目相继落户、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规划建设,江门人才岛从概念走向现实。下半年,江门人才岛还计划开工项目共计18个,总投资超30亿元,远超原计划的投资额。

除了一流科技企业外,江门还吸引了一流的科研机构落户。活动中,广东省科学院与江门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共建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议”。这意味着,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江门研究院”)正式落地建设,江门市与省科学院开启全面战略合作的新篇章。

根据共建协议,江门研究院将依托省科学院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瞄准江门重点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创新需求,以“研究院+孵化基地”的发展方式,引进、孵化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搭建高端创新智库,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高端技术人才,真正打通技术从创新、育成、孵化到产业化的通道,为江门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

曾经的一枝独秀,如今的“一核多子”,让大湾区在迈向世界级湾区的发展之路上多了更多筹码,从单一的“科技城”向“科技城市群”迈进,也将是大湾区从“单兵作战”走向“集群发展”的重要一步。打造更为强有力的湾区科技内生动力。


[编辑:田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