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王建文

条评论立即评论

王建文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王建文,男,1986年入伍,1999转业,现任龙华区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他参加广东援藏工作,在西藏察隅县深入基层、情系民众、艰苦奋斗、实绩援藏。帮助贫困村实现整体搬迁,修建英雄坡纪念园,援助藏族困难群众,赢得受援市、县干部群众好评和肯定,2016年4月6日,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所属新兴媒体《时代先锋》栏目集中报道,2018年3月获得“感动深圳”年度特别奖。担任龙华区信访局局长以来,他化“信访”为“心访”,想法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了多宗“疑难案”和“骨头案”,2019年龙华区取得了全市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第一的好成绩。

一、三载深情援藏,爱洒雪域高原。

援藏期间,王建文任西藏察隅县广东省援藏工作组组长、县委常务副书记。他走遍察隅县三乡三镇和边境一线,结合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21个计划内援藏项目,并拓展援藏内涵,以民生援藏,赢得民心。(一)以心暖心,走入边疆群众心。他下乡期间,发现了3名藏族女孩,强巴卓玛、罗布卓玛和拥曲珍因伤残无力救治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深圳市的爱心企业和有关单位筹措了130多万元,将她们送到深圳治疗。2014年8月底,3人均已完成手术,恢复良好。其中伤势较重的强巴卓玛,已能正常行走。2015年6月罗布卓玛和拥曲珍双双考上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救助藏族伤残女孩的爱心行动,增进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王建文主动向当地发改部门承诺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由察隅援藏工作组自筹解决,“自讨苦吃”、“自加压力”,将位于古拉乡怒江河谷资源极度匮乏、地质灾害频发的目本村29户、近200名村民搬迁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的上察隅巩固村附近的边境一线,并为每位村民开垦两亩耕地,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的要求,进一步夯实边境基础,充分发挥援藏工作“治边稳藏”的积极作用,体现“固边、安民、富民”的重要意义。(二)告慰英烈,走入戍边将士心。察隅边境线长588.64公里,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瓦弄大捷”就发生在这里。在当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西藏平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共有447名烈士长眠在察隅,散布在边境一线,墓地年久失修,缺乏专人管理,致使墓地内杂草丛生,墓碑、墓体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在王建文看来,这既是对烈士的不尊重,也难以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而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理应受到后人的尊重、景仰和崇敬,他决定将重建察隅县烈士陵园纳入援藏项目。经多方筹集资金,历时一年,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100多亩的英雄坡纪念园顺利开园,让447名烈士的遗骸在英雄坡上实现了“团聚”。

二、化信访为心访,化情绪为情谊。

担任信访局长以来,他主动适应新岗位、新工作,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全市率先开展“暖心接访月”活动,首发信访知识原创系列漫画,全年化解“疑难案”和“骨头案”48件。他对信访者合法诉求,主动跑腿想办法,千方百计解民忧,将信访部门从“转办交办”变为“主动办”。为有效解决以往信访工作“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哨不冲锋”的空挂现象,王建文带头落实信访稳定第一责任,对国专、省专以及市局交办案件高度重视,注重化解。与罗湖区共同化解了近20年的巫某英信访积案,做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他主动与转业士官孟某生谈心交流,多次将其困难和诉求向区主要领导汇报,帮助孟某生实现心愿,推动长达10年的信访积案化解,孟某生专门写来感谢信表达谢意。

三、心系防疫一线,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以来,他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亲自组建支援社区防疫工作队伍,分批次派往对口社区支援基层开展防疫工作。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要求,组织大家千方百计筹措防疫物资,带头为防疫工作捐款捐物,先后5次带队前往社区慰问一线抗疫人员,捐赠防疫物资。疫情期间,他为年近七旬的“五无”(无户籍、无固定居住地、无职业、无家庭、无子女)老兵姚某全送去防疫物品、食品和书籍,还专门为其制作了特殊“身份证”,在其遇到紧急情况时方便联系,切实做到说暖心话、办暖心事,当信访群众的暖心人。

王建文同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秉持忠诚为民、务实担当的精神,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每个岗位上都践行着军人初心使命。今后,他还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带领区信访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