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

条评论立即评论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反弹风险不可忽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市委和市政府研究决定,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深入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认真落实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工作要求以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坚持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促进”,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体现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作为。

二、认真落实分区分级防控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一)精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继续保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的必要措施,决不能搞“一放了之、一撤了之”,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大的反弹。根据省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结合疫情实际及发展态势,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等级评估,动态调整确定各区防控级别,精准制定施行防控措施,强化分类管控,突出科学防治。各区要按照对应防控等级落实疫情分级防控措施,高风险区域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中风险区域稳妥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低风险区域积极适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织密织牢“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防线。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强化公路检疫站和“两站一场一港口”检疫站的防控措施,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对密切接触者和疫情重点地区返深来深人员严格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尽快检测甄别;对发热人员、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结合实际需要同时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转送定点收治医院,当天检查、当天确认、当天收治。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四个一”机制,快速反应、规范处置突发聚集性疫情。严格落实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重点个案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快对重点人群的动态排查。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强化风险评估和口岸联合检疫,严格落实境外来深人员体温检测和健康管理措施,及时掌握境外人员涉疫情况及需求,主动做好沟通解释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优化强化小区城中村等社区疫情防控。坚持对全市所有住宅小区、城中村实行围合封闭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精准落实“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等工作要求,合理增设和调整出入卡口,加强社区与企业疫情防控的互联互动,统筹做好卡口管理和测温安排,严格重点人群管控和信息登记,优化强化查验通行,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深化落实社区联防联控机制,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依托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防控网络,实现“三位一体”排查全覆盖,推动重点人员一人一册、分类管控、上门观察、每日清零,对排查发现的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当天转送隔离,切实做好隔离的配套服务。落实物业服务企业防控责任,配合社区开展防控工作,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和公用设施日常消毒。加强对城中村、出租屋等人员流动频繁区域的卫生防疫检查,筑牢街道、社区防线。进一步加大住宅小区、城中村疫情防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防控能力。开展“健康家园·无疫小区”创建活动,引导形成更加健康、更加文明的城市生活新风尚。加强外国人防疫宣传,做好信息登记、健康管理等工作。

(四)突出做好重点机构场所防控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重点机构场所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交通场站、公共交通工具、商务楼宇、商场、产业园区、厂区、工地、月子中心、宗教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措施,严格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等特殊监管场所防控工作,加强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精神卫生医疗等重点机构防控工作,压实属地责任和管理责任,采取封闭管理、非接触探监会见等措施,做好工作人员岗前防护,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和核酸检测,及早发现疑似病例,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公共区域、重点部位清洁消毒,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尽量减少非本单位人员出入。加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医用废弃物人员、重点机构场所从业人员、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防护,有针对性落实防控措施。

(五)全力科学救治患者。调集全市最强医疗团队、整合全市最优医疗资源,科学高效开展患者救治工作。强化定点收治医院院长负责制和病例首诊医师负责制,落实三级专家诊治制度。持续优化完善“深圳版”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防止轻症变为重症,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提高定点收治医院收治能力,选优配强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医疗团队,开展业务培训和磨合演练,确保院区随时能够投入使用。规范发热门诊通道和急诊通道设置,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国家诊疗方案标准和规定,加强对出院患者健康跟踪服务,对复阳者严密落实好隔离、检测、随访等措施。从严做好院感防控、预检分诊、人员探视等工作,统一安排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观察,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物资保障,坚决防止院感事件发生。

(六)全面做好支援湖北工作。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不断强化支援救治力量和医疗物资保障。全面保障我市赴武汉和荆州医疗队的物资及其他各方面需求,加快推广深圳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诊疗方案,强化重症救治,全力提高救治成功率。切实落实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待遇、职称等激励政策,全力照顾好医务人员家属的生活,切实解除后顾之忧。

(七)集中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充分发挥深圳科技优势,以临床救治为导向,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加大生物医药医疗创新力度,加快疫苗、快速简易检测试剂及相关治疗药品研发。推进老药新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炎治疗经验,积极开展中药研制和临床应用。强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防控和救治中的应用,加强科研信息和成果共享,节约科研时间,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扩大国际合作,在疫苗、药物、高端医疗器械、检测试剂等方面强力攻关,着力破解生命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

(八)持续做好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加快提高防疫物资本地产能,鼓励支持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达产扩产,推动同类企业转产增产。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努力突破重点设备和关键原材料瓶颈,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优化防疫物资境外采购机制,加大境外采购力度。坚持开源节流,全力做好防疫物资合理分配和科学使用,将防控物资优先投向救护一线、防控一线、城市运行一线,全力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门类,线上开辟中小企业口罩预约专区,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鼓励骨干药企采用市场化方式多方筹集、有序供应医疗物资,扩大市场民用普通防护用品投放力度。持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作。跟踪分析返深高峰后生活物资需求变化,强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障和统筹调配,加大储备、畅通物流,确保不停产、不断供,维护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九)全力支持港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港澳疫情通报、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完善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好港澳生活必需物资的供应,着重做好供港水、电、气、农产品的供应保障。支持做好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返乡、港澳台侨学生复学、港澳台企复工及外企复工等工作。

(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确保全社会在法治轨道上平稳有序运行。尽量减少防控工作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全力维护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关爱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进一步加大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防控保障力度。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御等工作,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同步落实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防各类风险交织叠加。

(十一)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保障。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快我市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健康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活禽交易。抓好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围绕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宣传活动。

(十二)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机构。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感染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学科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落户。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研究和科技支撑,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和利用效率,组建多学科、多部门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团队,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研判分析。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进一步做大做强社康机构,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统一的应急物资生产、调配机制。

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三)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工作制度,选派年轻干部“一对一”驻点重点企业(园区),协调解决防护物资、用工、产业链等问题。依托“i深圳”“深i企”“12345疫情防控专席企业咨询平台”等,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开展全链条网上政务服务,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强化交通运输保障,严禁擅自设卡拦截、阻断运输通道。加强市际客运班车运行保障。加强市内外劳务协作,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引导务工人员有序返岗,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尽快落实国家和省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专项债券等政策,全力确保我市惠企“16条”落地见效。鼓励支持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以上;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全年免收再担保费、融资担保基金的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由最高50%提高到60%。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给予延期还贷、无还本续贷、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阶段性由3%降至1%的政策,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小微企业享受社保减免政策;通过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主阵地,在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抓好春耕生产,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切实保障农业安全。

(十四)精准有效加大投资力度。围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民生实事、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快项目谋划和建设。加快在建和新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加快落地,以更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强化用地、用林、用海等建设要素保障,推广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2020年累计建成基站4.5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

(十五)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狠抓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大对需求积压特征较为明显的商品促销力度。加大力度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会展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繁荣夜间经济,加快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建设,推出更多夜间特色休闲娱乐项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新增汽车指标放号,优先保障家庭首购需求。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增加商品房供应,持续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大力推动信息消费,加快推进5G技术商用和终端消费,扩大4K/8K超高清视频消费,鼓励在线娱乐、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升级。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大冷链物流、仓储等物流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康养保健等消费业态,扩大绿色食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等生产销售。鼓励手机、家电等以旧换新。

(十六)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全面落实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加快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为引领,助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化高地。加大对外贸骨干企业的支持,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强对企业的贸易救济,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用好定损核赔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出口订单违约等纠纷及时提供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客户、保渠道、保市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在陆海空领域全面推广进出口提前申报改革,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降低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实行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专班制度,分档奖励新引进外资项目。高水平办好高交会、文博会、海博会等重大展会。

(十七)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步伐。全面落实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台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点跟踪、帮扶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强化综合制造优势。创建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新一代信息通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结合疫情防控打造一批生物医药、医疗设备、中医药等领军企业和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超高清视频,加快5G商用步伐。阶段性降低工业企业用水用气用电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

(十八)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抓好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缴纳社保费的允许延期至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补办补缴。降低用人单位基本医保缴费费率。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生产经营困难且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5%予以返还;对职工因疫情接受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企业所支付的工资,给予企业适当补贴。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吸纳就业,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条件。对生产、配送防疫物资的企业新招用员工,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力度,适岗培训补贴上限提高至1500元/人,技能提升补贴平均标准提高至2000元/人。

(十九)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建立针对困难群体的志愿服务和走访探视机制,全面覆盖在册低保、特困、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和因疫情导致无供养困难人群、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对疫情中有亲人罹难的困难群众,及时采取临时救助措施,临时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按程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落实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特殊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补充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发挥医疗救助资金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全面恢复日常诊疗秩序,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二十)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研究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分类施策稳住产业链关键企业,确保我市供应链安全态势不变、产业链国际优势不减。全面排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金融风险。持续推进P2P网贷平台、问题私募基金整治,严密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二十一)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发挥“圳扶贫”等电商优势,完善对口地区恒温冷藏库等基础设施,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做好贫困劳动力岗位线上匹配,推动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加快复工复产。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抓好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种养技术,支持特色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建立供深“菜篮子”基地,加大对口地区农特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强化对口帮扶、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协同,对6个未摘帽贫困县、46个未摘帽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确保剩余9.3万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做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工作,推动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高标准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二十二)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确保茅洲河、深圳河等全市域水体水质稳定、成果巩固;高水平规划建设“千里碧道”工程,实现水清、河畅、岸美。加强与东莞、惠州等地在跨界河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合作,强化区域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依法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着力解决污泥、塑料污染等处理难题,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等短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利剑”行动,推动工业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加强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厂监管,继续强化噪声、土壤污染防治。

四、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二十三)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强标准互认、规则衔接,全面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政策措施,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加快推进皇岗口岸重建,推动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和莲塘口岸投入使用;积极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澳门在特色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现双扩区,争取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和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实现“一年一个样”变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落实广深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编制深圳都市圈规划,推动深莞惠联动发展,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在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主动对接北部生态发展区“后花园”和“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织密全球友好城市网络。

(二十四)组织开展好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活动。讲好“广东故事”“深圳故事”“经济特区经验”,进一步宣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组织开展一批重大活动,举全市之力办好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概括提炼“新时代深圳精神”,召开理论研讨会、专场文艺晚会、典型人物评选、图片展、档案展等活动,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推进一批重大基建、民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优化“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整体功能,完善“城市文化菜单”,加快建设深圳湾文化广场等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标志性民生项目,谋划一批有温度的重大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微实事。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庆祝活动。

(二十五)对标先行示范要求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严格对照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对标全球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思路,梳理深层次问题、做好前瞻研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一体衔接,探索规划编制新模式。全力做好与国家和省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涉及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各区各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市区各类规划统一管理,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效应和规划合力。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二十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干在先、冲在前,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市、区领导全覆盖分片包干联系街道、社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始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种本领”“六种思维能力”“五个过硬”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一线发现、考察、评价、使用干部,及时选优配强重点地区、重要部门领导班子,大胆提拔使用政治可靠、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接受历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项考核,将领导干部在防控一线的实际表现、突出事迹列入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十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属地防控工作责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达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严格落实防护措施,抽调更多党员干部下沉支援基层。公立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医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全力做好医疗救护、科研攻关、基础预防等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履行社会责任,施展专业特长,服务企业需求。抓紧做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对事迹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根据其表现“火线”发展入党。关心关爱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及时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十八)全力做好对医务防疫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落实好各项激励保障政策,统筹调配好各种资源和力量,全力加强医护物资供应,加强对医务防疫人员投身疫情防控的支持保障。合理安排好轮班轮值,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确保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始终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落实好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家庭“一对一”帮扶机制,切实照顾好家属的生活,优先安排、合理照顾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入学入托。在职称评聘、培训深造、补贴补助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对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一次性单列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人员准入、培养、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动员各类专家人才投身疫情防控,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实施“战疫人才贷”专项融资服务,支持防治技术、产品、药物等研发生产。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自主研发更多好用管用产品,用以解决一线医务防疫人员的工作不便和实际困难。

(二十九)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不断激发全社会抗击疫情的正能量。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安排,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决策部署,对感染患者、病人家属、医务人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宣传好各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以及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一线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讲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深圳故事”。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口径、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原则,严格信息权威发布,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对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决依法处置造谣、传谣等行为,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十)严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按照“上下联动、属地为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工作原则,精准有效开展监督。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安排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甚至临阵脱逃的,一律严肃处理,严重的就地免职。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其他政策支持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三十一)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深圳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公益之城、志愿者之城的作用,推出更多类似“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品牌。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青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更多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指导和帮助企业科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增强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工作透明度,提高运转效率,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及时得到落实。充分利用深圳义工等品牌的号召力,组织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组织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号召社会各界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支持疫情防控。进一步团结各方力量,凝聚起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8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