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察隅人、来了代表深圳人。”自2016年7月起,深圳市单一对口支援林芝市察隅县和察隅农场。深圳市委市政府选派了以顾东忠为组长的10名干部人才组成深圳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深圳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全体干部带着特区人民的孺子牛精神,一头扎进藏南察隅,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则成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多来,深圳第八批援藏干部积极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质量第一、打造援藏项目深圳品牌”要求,以民生援藏为龙头,努力开创援藏工作新格局,谱写了一曲曲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援藏项目民生占九成
民生援藏一直是深圳援藏工作的重点。察隅位于藏东南的高山峡谷,是林芝市最边远的一个县,边境线长达近600公里,经济相对落后,贫困人口多。进藏伊始,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勉励全体组员,“摒弃特区的优越感,脚踏实地沉到乡镇、村庄、困难户,了解当地干部群众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
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投入察隅县和察隅农场的民生项目29个,投资金额30865万元,民生项目资金占援藏资金总量约90%。以察隅县人民医院(含藏医院)项目建设为例,该项目总投资7900万元,其中宝安区政府支持5000万元,按照二级甲等的标准新建一所察隅县人民医院。项目含医疗综合楼约8500平方米,藏医院楼约2300平方米,附属及配套用房约3300平方米,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广大藏民的一大难题。工作组开展“组团式”医疗教育援藏工作,两年来协调医疗教育人才8批39人次进藏,开展“送医送药送知识”下乡义诊、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争取深圳爱心企业捐赠270万元援建古拉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让近百名孩子住上安心舒适的新宿舍;积极争取爱心力量支持教育帮扶,联系深圳慈善会、百合集团共募集110万元开展“援藏助学·大爱扶贫”活动,对146名贫困学生家庭提供助学金和其他相关物资支援。
“小康村”民生工程暖民心
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的10个小康村建设项目,不仅大大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而且切实增强当地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规划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精神文化风貌;进行道路硬化、建设地下排污管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亮化美化村庄……
在古拉乡安巴村,晶报记者看到,这里不仅建成了漂亮的村公所,而且还有配套的医务室和文化广场等。该村村支书仁则对晶报记者表示,随着2017年8月该项目的建成,村委有了舒适、稳定的办公场所,配套的文化广场也让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在古拉乡日托村,“楼上住人楼下养殖”的现象大为改观。工作组规划了小康村项目,将居住房和牲口棚分开,另选址独立建设畜栏禽圈,实施人畜分离111户,切实改变当地农牧民不健康的生活观念。“根据各村庄所处地理位置,我们统筹考虑小康村项目规划建设,比如古拉乡俄玉村,处于交通要道,我们就增加了茶馆、小卖铺等对外经营场所,通过出租或贫困户集体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察隅发改委副主任陈加顺说,在察隅县察瓦龙乡、古拉乡一共援建了10个小康村项目,目前1个村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他9个村都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深圳援藏工作组建设的小康村项目使我们乡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意识更强了。”古拉乡乡长陆巧巧高兴地说。察隅县县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长杜元文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对深圳援藏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深圳以民生为主的援藏项目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这些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好、技术先进,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够发挥长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