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法眼看深圳>

《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发布4周年,深圳控烟依然任重道远!

《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发布4周年,深圳控烟依然任重道远!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每个人不吸烟短期内固然难以实现,但避免让吸烟侵犯不吸烟者的健康权,至为关键。

2014年3月1日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3月8日,深圳开出史上第一张控烟罚单。深圳市控烟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31日,深圳公共场所禁烟四年来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43103人次,劝导吸烟人员607640人次,处罚66430人次,共计个人罚款3325200元;检查各类场所317109处,出具监督意见书22783份,给予警告行政处罚4533处,对违法场所罚款处罚15宗,共计场所罚款420000元。

2017年11月28日,深圳发布控烟条例执行效果评估报告,并公布了控烟“红黑榜”。受访公众认为,在12类控烟场所中,控烟效果最理想的前三类是医疗机构(80.3%)、学校(69.5%)和政府部门(49.4%);最不理想的三类场所是酒吧/歌舞厅(69.6%)、网吧/游艺厅(60.1%)和休闲服务场所(43.2%)。应该说,深圳控烟成效明显,但并没有达到尽如人意的地步。虽说2003年我国就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数据仍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7.7%,与2010年数据持平,而吸烟人数却增长了1500万,达到3.15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要降低到2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我国控烟履约进程。

尽管部分单位吸烟违法行为的发现率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吸烟的实际人数减少,更不意味着不吸烟的人暴露在二手烟中的概率降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层面控烟条例迟迟未能出台,以及各地控烟法规处罚标准的不统一,也加剧了人口流动等各种因素带来的控烟法规落实难。就深圳而言,其移民城市的特点,也给控烟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控烟的形势谈不上乐观,虽有一定成效,仍不可有任何松懈。

控烟本质上是在和人的习气交战,也可以说是在和烟瘾交战。烟瘾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具有很强的不自觉性,只要内在不能克服,外在环境又不是那么压迫时,人很难实现自我规范。对戒烟,法律只能提供外在压迫的环境,但促进人内在认识的变化也很重要。控烟是一项全民行动,需要法律对吸烟者、烟草生产销售商产生规范,也需要每一个人对身边吸烟者身体力行地施加影响。只有让人人都意识到,对吸烟者说“不”是不吸烟者的一项权利,才能让不吸烟成为常识。每个人不吸烟短期内固然难以实现,但避免让吸烟侵犯不吸烟者的健康权,至为关键。

截至目前,包括深圳在内,我国已有近20个大中城市先后出台地方性控烟条例。今年深圳市还将规范戒烟门诊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全市每区至少建成1个规范化戒烟门诊,争取参照国家标准建成11个国标戒烟门诊。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制定和实施深圳禁烟场所无烟黄绿标督查制度,对绿标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黄标单位进行重点盯防复查,仍不合格者将被通报批评,并报执法部门进行严格查处。控烟成效的提升不仅需要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法律制度的落实,同时也要在相关配套服务上进一步完善,让更多希望戒烟的人,能获得更有效的引导帮助。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