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法眼看深圳>

39个法治街道创建全达标!深圳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亮点不断!

39个法治街道创建全达标!深圳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亮点不断!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关键之年。全市政法系统将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大局,部署开展“执法司法质量提升年”活动,推动平安深圳、法治深圳和过硬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一流质量、一流标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营造更优的城市法治环境,培育更强的社会法治观念,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法治中国示范城市”。

 

1、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让法治成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一直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率先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城市法治水平不断提升。

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市委的战略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首批39个创建街道全部达标,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深圳将法治创建工作列入全市法治建设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并成立了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省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的总体安排,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16年全市60%街道达到省级创建标准的目标,并确定了我市先行创建、重点督导的39个街道,占全市59个街道的66.1%。去年底,省评估工作组到我市验收法治街道创建工作,第一批39个创建街道全部达标。

编制《法治深圳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年)》。市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政法委领导分别带队赴市人大、市检察院、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等行政区和市法制办、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前海管理局、华为公司等单位,就《规划》编制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正紧锣密鼓修改完善《规划》,力争尽快出台。

顺利通过法治广东建设考评验收。一方面统筹推进,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市21个部门扎实推进,报送材料严格符合省办和省直部门要求。同时,抓实抓细,组织力量认真分析,将法治广东建设10大类24项指标按照业务归口细分至各有关单位,使市直各单位对于自身需要完成的任务一目了然。去年12月下旬,我市顺利通过法治广东建设考评验收。

启动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当前深圳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难度加大,对此,市依法治市办牵头成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调研小组,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市科创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等部门纷纷加入。调研小组赴华为等企业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规制度建议,更好地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积累第一手资料。

2017年是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市委政法委将以理念创新为引导,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统筹谋划、注重补齐短板、注重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为加快建成“法治中国示范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平安深圳建设成效显著,治安综合治理亮点不断

一座城市的治安状况与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政法综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整治突出问题,平安深圳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全市110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6.3%,审判机关审结一审刑事案件件数和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4.2%和13.4%,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社会治安平稳可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深化平安细胞创建,形成“积小安为大安”的良好局面。市卫生计生委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覆盖率达100%;市教育局在全市2275所学校安装一键报警装置,推行“家长义工进校园”等防范措施;市妇联建立平安家庭考核指标体系,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市公安、城管设置公园法制副园长和警务室,平安公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列入市重大项目;市综治办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全市目前共有安全文明小区3655个,其中标兵小区1398个,先进小区1218个……各系统各行业领域的平安织就全市平安大网络。

关爱弱势群体,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市委政法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严重患者监护制度、全市失联失访患者大排查及数据比对落地,运用信息平台构建全市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核查、动态跟进服务管理机制等重点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与符合条件的患者监护人签订协议约占全国总数五分之一。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快研发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平台,推广电子可穿戴设备应用,全年未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有关重大刑事案件。

全面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建设也成为我市综治工作的一大亮点。围绕预防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等三大任务,我市以龙岗区平湖街道、福田区福保街道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试点单位,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和指导标准,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平湖街道综治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已成功与省综治系统对接并经过了省综治办的验收。

此外,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专项治理。如,大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命案防范等专项行动,去年共拦截被骗资金3.1亿元,拦截成功率排名全国第一;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近年来首次下降。强化出租屋综合管理,深化宜居出租屋创建,已有932个“城中村”小区开展了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创建率占61%,创建小区的治安、消防、安全等事故发生率普遍下降了30-50%。强化寄递物流等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大力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年累计检查345次,立案查处24起, 取缔查处无证快递网点13家,查堵疑似问题邮快件14464件,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

2017年是我市“城市质量提升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破难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城市治安水平是一场精益求精的持久战。未来更平安更和谐的深圳,让人充满期待。

 

3、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推动完善法检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改革、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今年我市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清单”上,赫然列着十七项工作内容,全面而深入地勾勒出2017年司改线路图。

这几年,在建设一流法治城市这张成绩单上,深圳司法体制改革的表现可圈可点。2014年深圳法官职业化改革在全国破冰扬帆启程;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成为引领体制创新的先锋,为全国改革探路引航;作为广东省检察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深圳市检察院于2014年底全面启动改革;2016年1月1日开始,深圳全面实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全市基层法院管辖的全部行政诉讼案件和非诉行政执行审查案件统一由盐田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

都说“要让公平和正义看得见摸得着”,其前提无疑是司法公开。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深圳法院已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当事人可以登录诉讼服务网查询案件重要节点信息,让审判流程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也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鹰眼查控网”和“极光集约系统”让执行查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全国第一家破产案件信息公开平台则保障了社会公众对破产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

深圳法院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系统、电子触摸屏、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案件的诉讼过程信息。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深圳法院不断拓展司法公开载体,丰富公开形式,不断完善新闻发布、白皮书发布会、全市法院统一的开放日制度。同时,举办主题开放日活动,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2015年,深圳法院共召开14场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了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举办5次全市范围的“法院开放日”活动。目前,深圳中院已逐步形成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实体店”,以官方网站、12368热线和微博、微信、手机APP平台为“虚拟店”的全方位立体化司法公开体系。

在检察院,市民同样可以感受到司法公开及其带来的变化。市检察院创设多年的“阳光检务”活动,一方面致力为律师提供各种便利,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案件信息公开度。查询难、阅卷难过去曾长期困扰着律师,现在市检察院的查询系统与市律师协会网站对接,律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跟踪案件进展。还可以预约阅卷时间,阅卷权得到充分尊重。

 

4、社会建设工作亮点纷呈,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深圳较早进入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建设管理面临的课题新、任务重、压力大。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部署推进,去年,深圳市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民生质量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多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社会形势平稳和谐。

坚持发展为民第一要务,着力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去年,九大类民生领域投入再提升,共支出2380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32.3%、33.7%。高标准完成116件民生实事和7716件民生“微实事”,其中用于12项重大民生工程年度投资超过300亿元。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体、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突破。

以教育事业为例,年度新增98所普惠性幼儿园、2.5万个幼儿园学位、3.1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高等教育开放发展全面提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名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成立,加快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招收首批本科生,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10所特色学院。启动筹建深圳技术大学、中德先进制造技师学院。高考一本、本科上线率均居全省首位。

加快户籍制度等多项改革,统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深化社会组织服务和监管机制改革、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积极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不断优化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降低人才迁户门槛,实施更加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居住证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实现居住证制度立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以业务协同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模式。依托“织网工程”,逐步在全市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出“多网合一、多员合一”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实体化运作、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新路径,率先在全国一线城市建立了集人口、法人、房屋、空间地理信息于一体的动态更新的城市级公共信息资源库。联通公安、教育、计生、市场监管、税务、劳动社保、民政等市直部门业务数据,累计导入数据达百亿条;通过清洗比对,关联形成了1900多万条人口信息、250多万法人信息、90多万栋房屋信息和1300多万套房间信息,推动了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未来, 深圳仍然需要发挥改革开放“窗口”和“排头兵”作用,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增创社会建设发展新优势。

 

5、大胆探索“深圳模式”,政法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围绕队伍建设,去年全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化创新,相继开展了政法“一把手”访谈、政法群英榜、警示台、政法队伍建设大家谈、点赞“最美政法干警”等系列活动,确保建设年工作主题鲜明、特点突出、实效明显,全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特区政法队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建设过硬政法队伍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市委政法委以提高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创新思想政治建设载体方法,确保政法队伍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深圳市各级政法机关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集体学习、赴红色教育基地集中培训、党委书记主题党课、巡回宣讲、英模事迹宣传等形式,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干警头脑,确保把干警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特区政法队伍政治属性永不褪色。

开展政法“一把手”访谈,权威发声深度解读。去年,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访谈稿在法制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同时刊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访谈及时解答了“强化政法队伍建设年”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各种疑惑,使建设年活动明确方向、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人民网、法制网等全国知名网站均进行转载。

开设政法群英榜,弘扬法治正能量。市委政法委联合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和深圳电视台(法治栏目)推出《深圳政法群英榜》栏目,对32个先进典型在政法群英榜专栏上宣传,讲述政法好故事,传播政法好声音,社会反响良好。市委政法委要求政法各单位门户网站、新媒体及时转发,及时组织干警收看,扩大宣传效果。目前,已将群英榜前15期的先进事迹集结编印成册1000本,并印发给市直政法各单位,号召广大政法干警要以先锋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

设立政法警示台,以抓近惩促远防。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斗争和纪律作风建设,市委政法委提出建立违法违纪干警通报制度,在深圳政法网“强化政法队伍建设年”专栏设立“警示台”,对市直政法各单位上报的违法违纪事件整理筛选,在政法系统内部对十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并划出干警履职不可逾越的红线,牢牢守住从严治警底线,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队伍建设大家谈,助力政法队伍发展。为广开言路、凝聚智慧,去年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为期5个月的“政法队伍建设年大家谈”活动。按照不同主体分层分级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共收到117篇论述文章和心得体会。市直政法各单位“一把手”和各区委政法委书记、科所队庭(室)领导、普通干警从宏观到微观畅所欲言,为全市政法队伍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和强大动力。

点赞“最美政法干警”,热动全城。本着开门建警、开门评警的理念,在群英榜先进人物基础上,深圳市委政法委又策划了“最美政法干警”点赞活动。通过报网联动模式,运用新媒体手段,将点赞活动推向全社会,全国各地浏览人次达1100多万,投票150多万票。点赞活动是深圳市“强化政法队伍建设年”工作收官之举,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度,展示了深圳政法队伍的良好风貌。

深圳政法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市委政法委将围绕“执法司法质量提升年”主题,持续开展政法群英榜活动,不断推出典型,为新时期政法队伍建设探索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长效举措,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过硬队伍保障。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