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技艺精湛 韵致悠深

技艺精湛 韵致悠深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刘声雨教授油画作品赏析

提起刘声雨教授,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笔下那些清朗秀逸,意韵深远的水墨画。然而,当你走进他的工作室,你就会被墙上那一幅幅油画作品所吸引,所迷住。是的,当人们关注并赞赏这位在水墨世界里尽情挥洒、才情横溢的实力派中国画家时,也许很少人知道并了解这位早年就以写实油画饮誉画坛的优秀油画家。难怪慧眼独到的深圳大学校长执意要将艺术学院的油画教鞭交付给一直教授着中国画的刘声雨。

刘声雨,这位率真爽直的关东汉子,而立之年就以写实油画在全国油画大赛中折挂,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展出,深受欢迎并被收藏。刘声雨的画风朴实自然,格调清新雅致,技艺严谨精湛,感情饱满真挚。他的油画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动人心魄,除了造型准确,表象逼真,还在于具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生活感受。

在刘声雨的众多油画作品中,我更喜爱他的“西北风情系列”,刘声雨对大西北情有独钟,十多次深入大西北写生,天山南北、大漠草原,西域那气势恢弘的自然风貌和丰厚飘逸的人文精神,成了他的激情之源和创作之泉。他笔下的西北风情,不是纯客观地照抄自然,而是在自然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中触景生情的结果。他追求的是现实与精神情感的身心体验,通过熟练的创作技巧,以深度的抒情来实现自己对西北风土人情的理解和阐释。所以他的作品既自然朴实、真情实感,而又有着强烈的精神内涵和生命张力。刘声雨告诉我,他十分祟仰十九世纪法国名画家米勒和美国著名画家怀斯,当他面对浑朴天然的大西北时,自然而然产生精神上的某种共鸣。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大师那种朴厚深沉的韵致和细腻凝练的艺术风格。

刘声雨特别向我介绍他的心仪之作《待》,画面表现一位维尔吾族小姑娘回家没有钥匙坐在家门口,双手托腮,双眸凝视,静静等待着父母回来的情景。她那对带着焦急、无助的湛蓝色大眼睛,闪烁着热切的期待,在这动人的期待眼光中,仿佛让人看到了小姑娘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画家精心描绘的厚重木门和女孩身上的衣褶,都明显受到美国画家怀斯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停留在细腻的刻画上,还洋溢着感伤意象和抒情韵味。这种抑郁、孤独和伤感境界的追求,对刘声雨来说并是非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不断努力逐渐形成的一种个人文学养和美学品位。这一格调在他的作品《归》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

《归》描绘一位赶场归来的维族妇女,背着熟睡了的小孩牵着背驮粮食的牦牛,迈着沉重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吃力地一步一步朝着远在天际的家走去。夕阳下那漫漫的荒漠沙土路上,留下了妇人和牦牛无声的长长投影,整个画面恬静、荒凉、寂寞而又庄重,从维族妇女负重而行的背影,让人仿佛看到了米勒《拾穗》中农妇拾穗的情态。画面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妇女和小孩衣服那浓郁沉稳的红、白色彩也融化在淡淡的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凝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画家对西北牧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抒发出一种凄婉壮丽的情感。

刘声雨在创作中特别强调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油画民族风的追求与探索。《憩》就是一幅展示画家追求油画民族化的典型作品。画面是那么平静、真实、自然和亲切,仿佛把观者的情绪也带入了这种安祥的氛围之中。画家通过一位在劳作间小憩的维尔吾族老者,面带疲态,木然而坐的形象和他那对青筋暴突的大手以及散落在身边的剪刀和断了腿的老花镜,向观众展现出一位饱受生活艰辛和劳累的维族老人。人物造型上简洁、稳重,特别是老人的头巾、衣褶和坐毡,用笔概括,疏密有序,画面上没有多余和复杂的东西。特别是对作为主体背景的粗糙土墙的处理,完全为人物的整个形体动态服务。从色彩上看,没有复杂的色调,质扑而明亮,生动而准确地把握了整个画面的情绪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了刘声雨人至中年那饱满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和扎实的艺术功力。

刘声雨的油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以娴熟的写实技术,表现出高难度和视觉真实的可视性,从而释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晨曦》中,天山下苍凉的戈壁滩上,远处,几只野骆驼在晨霭中自由自在地在休闲漫步,眼前是细细的流沙和一片千百年来被大漠风沙磨圆了的大大小小卵石。荒凉静寂的戈壁滩在画家激越灵魂的下笔触,立时生动起来,自然与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被美妙而生动地凸现出来,产生出朦胧缥缈的诗化意境和节奏鲜明的音乐感,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回归自然的轻松。让人叹绝的是,画家以细腻而高超的写实技巧,把画中的沙和石表现得“比真实还真”,令观众在作品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不由走上前去细看并试图用手去触摸,让人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刘声雨的笔下都以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所创造的形象庄重崇高,在严谨的笔触中显现着一种雕塑的感觉。肖像画《高原母亲》,一张饱经风霜的高原老妇人的脸,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一头散乱蓬松的白发,脸上布满着刀刻般的深深皱纹,紧锁的眉头下,一双深陷的眼睛茫然呆滞,紧抿的嘴角透露出善良和倔强的性格;忧郁的神情,暗示着对命运的无奈和悲伤。为了表现生活的重压,增加画面的沉重感,画家有意将老人的脑袋向前伸倾。这幅作品蕴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它来自于画面深处,来自画家心灵的深处,这种力量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她传达给人们的不是那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而是带有几分凝重和苦涩的伤感,使观众在同情中产生出敬意,表达了画家对人生苦难命运的关注和对伟大母亲的讴歌。

在西北风情系列作品中,刘声雨总是以最真实的情感和熟练的绘画技巧缩短了观众与大西北自然的距离,在用笔与用色上,极其准确地刻画出每一个物象的精神气质。在《和田女》、《回家路上》等作品中,画家以蕴藉而凝练的艺术手法来展示他对大西北这种很“乡土和民族化”的淳朴生活和人伦情感的热爱。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痕迹,艺术家自身修炼、心灵仰望的层次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质量。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油画技术的高低决定油画作品的优劣。然而,刘声雨认为,成功的油画作品,固然需要画家高超的技术,但却不能单靠技术,因为一幅好的油画最后所依靠的应该是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力量。古往今来,大凡艺术家的成功都要靠自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全情倾注和刻苦努力。那些随行就市的的策划和选择,也许能闹腾一时,但绝对是短暂的。长期以来,不管什么浮风躁雨,每当在空白的画布前,刘声雨总表现出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并将这种超然的精神和信念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中国的写实油画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国人至今还没有人能画出像伦勃朗、委拉斯贵兹、达 芬奇和米勒这些西方世匠的水准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不断的努力创新,走民族化道路,真正把西方油画变为中国自己的油画,才是正道大道。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像刘声雨这样专心致志、不停求索的艺术苦行僧。

刘声雨正值盛年又欣逢盛世,凭着他的才学、勤奋和韧性,我们相信并期待,这位志在远行的艺术跋涉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责任编辑: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