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功利之下无精品

功利之下无精品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也许是太多轻浮浅薄、假冒伪劣的作品充斥市场,也许是艺坛中功利之风日盛,书画界有识之士提出“杜绝粗制滥造,要出名品精品”的口号。一些艺德双馨的书画艺术家为出精品扎扎实实创作,兢兢业业研习。画坛上更传出近年来画价不断上扬的吴冠中先生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统统付之一炬的佳话。

所谓精品,是以极尽精到的艺术技能,充分表现民族文化精神,民族审美情致,意境深远的作品。曾听一位书画界前辈慨叹,当今画坛,很难再出现像黄宾虹、石鲁、林风眠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了,他说,学一点大师的技法不难,但要学到大师们作品中那深沉的气质、丰厚的涵养,没有几十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出不来的。艺术家没有高尚的艺德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是难以创作出有深度的精品力作来。

反观当今社会,金钱与名利像两只无形的大手,操纵着社会转型时期的艺坛,浮躁而喧嚣,功利而浅薄。一些书画家挖空心思,恨不得变成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天生产它十张百张去卖钱,只要卖得掉,哪里还管它什么精品、劣作。一些书画大腕像商业老板跑生意一样,整天匆匆忙忙,东奔西走,会议讲话、展览剪彩、庆典笔会、现场拍卖,神情倦怠地在镜头前信笔涂抹,随时画押,什么画好卖画什么样画,哪里价钱高往哪里跑。如此应付尚且不及,哪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潜心研艺去创作精品?有的人学画三年,就被吹捧上天,名列名家大师,作品“成百上万”,这样“高效益”的运作又能出啥精品?还有一些临摹、抄袭之作却屡屡入选国展,轻而易举获奖;一些号称著名“书法家”者连繁简字、错别字都弄不明白却到处讲学出书办展览。至于那些祭起反叛大旗,高吹创新号角的“现代派”,其勇气固然可嘉,但其艺术上的成就却远远不如宣传那么成功,往往是肥皂泡沫居多。所有这些,能会有什么精品可言!艺坛今日多浮嚣,是因为不少人无法抗拒金钱和虚名的巨大诱惑,也许他们本来就没有抗拒诱惑的愿望和要求。什么“十年磨一剑”、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古训,早已成了不合时宜的背时话了。

黄宾虹说:“书画可贵,非决定于得名与获利之有无,而在于书画作者本身功力之高下。所以得名与获利,非书画之目的,而急于求名与利,实为书画之苦。”(《黄宾虹传艺录》)。可见,书画作品的价值,不是完全由知名度和价格所决定,而在于书画家自身艺术功力的高低。作为书画家,不注重艺术而急于求名夺利,实在是书画艺术的悲哀。

吴冠中先生如果要计较眼前利益,把手里的作品统统卖掉,这比去画什么精品收益见效要快得多,这也是许多浅薄之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历史上,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站得住脚留传下来。艺术家要想出精品,就要像刘海粟先生所倡导的“要甘于寂寞”,要有一点牺牲精神,才会心无旁骛,抛弃一切杂念,静下心来,孜孜以求地去钻研艺术,才会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深刻的构想和创意,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来。

现在很多收藏者是发了财的暴发户,他们是看到了艺术品的升值潜力,想来炒画,根本就不懂艺术,更谈不上鉴赏。一个画家如果一味为钱而画,就会容易上这些人的当,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所以,有些知名画家,不是因为出价高就卖画,而是要看买画的是什么人。著名画家林丰俗老师曾告诉我,跟他要画的他首先看是什么人,真正热爱艺术有鉴赏水平的,不用钱他也会送画给他;如果是一个暴发户,一个炒画的“皮包商”,目的是要把画倒进倒出的,就是价钱再高,也不会把画卖给他,卖给他不是在糟蹋自己吗?

我十分赞赏林老师的话,一味追求功利的书画家,决不会是什么优秀的艺术家,一味追求功利的书画作品,也绝对是毫无精品可言的。

[责任编辑: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