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心拍卖会

小心拍卖会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92年10月6日,首届当代中国名家精品拍卖会在深圳博物馆举行。某画院院长的两幅六尺作品,分别以远高底价的16万和18万成交,其价位比他的师辈大家还高得多。我祝贺坐在身旁的某画院院长,并问他为什么,因为是老朋友,他告诉我,这两张画是他的作品,但不是他所有,是香港某画廊的。去年他到香港办画展,某画廊赞助并为他出了一本画册,他将一批画作为回报给了画廊。现在画廊拿出其中两张过来拍卖,并以如此高价投得,回香港后将这两张画连同这次首届全国拍卖会的证书挂在画廊里,他们手中那批画不就也随即跟着升值了吗?你说,花这点拍卖手续费是不是比做什么广告宣传都值?

原来如此! 拍卖可以将画价哄抬炒高,这就是“炒作市场”的拍卖。

不久,在深圳另外一次拍卖会上,我看到赫然挂着某地方领导的画作,该领导业余雅兴很高,坚持学画,精神可嘉,但其艺术却令人不敢苟美,可能是因为好话听多了,真的以为自己也成了大家,居然拿出作品挤身众多名家之列参加拍卖。不过,令人跌眼镜的是,轮到该作品叫价的时候,举牌的人很多,价位一路攀升,最后与同场拍卖的石鲁、何海霞等名家相近的价位被买走。据说此公分管企业,很多企业家纷纷来捧场,有的企业家还因为拍不到而懊恼不已。

这又是拍卖,“擦鞋”进贡,变相行贿的拍卖。

不久前,老友名漫画家锡龙兄,拿着一本河南秋季名家书画拍卖会的画册给我看:“很多假画!”翻到一张标着王子武名字的曹雪芹人物画说,此画我不久前才在子武先生家中看到,挂在墙上。册中之画笔墨枯涩幼稚,一看就是假的。锡龙兄忿忿不平,我笑了,拍卖会没有假画就不是拍卖会了,很多假画就是冲着拍卖会来的,拍卖会也有改变假画身份的“特殊功能”。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广州和同是乡亲的广州美院某教授参加一次书画拍卖会,拍卖会上有两幅中堂落款是他的,他悄声告诉我,都不是他的画,也就是说这画是假的,拍卖会拍假画?我急:“那您要站出来声明呀!这不是坏了您的名声?”教授心平气和地扯了扯我的衣服,说:“人家靠这吃饭的,这种事多着呢。”我想起了有一次向浙江著名老画家楼浩之先生请教书画鉴定,楼教师说,看到人家拿来鉴定的假画,一般是不吭声不表态,至多就是不认同,这是行规也是行德。你说人家是假的,人家的饭碗不就被砸了?拍卖会下来,教授告诉我,假画可以通过拍卖拍成真画,江湖上有“洗黑钱”,市场上也有“洗假画”。有些造假者将假画在拍卖会上自卖自买,造成一种火红的假象,拍卖下来有了盖着大红章的拍卖会证书,假画好像就有了身份证,可以蒙混一些人。同时通过反复出现炒作在拍卖会上,一味抬高价格,直骗到真正买主才罢休。拍卖会之前不是有专家鉴定的吗?我问。教授说,看谁鉴定的,怎么个鉴定法。不久,报载,东莞一次名家拍卖会上,被指有80%的作品是赝品。在很多情况下,拍卖行本身心也不能百分百准确地鉴定出艺术品的真伪,即使是经拍卖行自己或请人家鉴定是真的,你也别太轻信,实际上,按《拍卖法》规定艺术品的拍卖是不具绝对保真性的,这也是世界惯例。许多造假贩假者正是钻这个空而将假画弄上拍卖会的,而不少拍卖行为了收取那可观的手续费也就睁只眼闲只眼让假画流入拍卖会,

拍卖可以将赝品拍成真品,这是“洗画”的拍卖。

还有一种,拍卖会不但拍卖假画还会动手造假宣传,提供假物证。2005年1月,在北京东正公司的拍卖会上,美藉华人陈先生参照拍卖公司提供的知名美术刊物《富春江画报》1985年第3期杂志,看到发表在封二上的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画作《玄鹄》,陈据此认为,此画为吴作人生前之作,于是在拍卖会上以13万元人民币投得。但事后,在国家图书馆查到1985年第3期的《富春江画报》,却发现封二上发表的并非此作品,经核实,该画报为伪造品,是拍卖行为诱骗人买画,伪造杂志进行假宣传。

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对拍卖公司深信不疑,认为敢公开挂牌拍卖的宇画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事实却令人失望,当前不少假货恰恰就是出自拍卖槌下。曾听某拍卖公司的人对画廊的老板说:“给弄点货,啥家都没关系,只要到位。”这“到位”当然是要假得“到位”。拍卖行自己找假画卖,你说还有什么不能假?难怪有人曾笑说,没有假画还叫什么拍卖会?

目前,书画市场十分火爆,但造假、售假和拍假的现象也猖獗。在香港,一些拍卖行现在就敢不拍卖中国字画.他们说,一些赝品连专家都无法辨别真伪,只好忍痛割爱。拍卖会拍到如此地步,不但影响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声誉,也影响了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令人心寒。

现在极少参加拍卖会,我也劝你,如果有机会参加拍卖会,千万别天真轻信,更不要冲动举牌,小心拍卖陷阱。

诚信是一个拍卖行生存的根本,海外拍卖行像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国际拍卖巨头十分注重诚信,绝不会让那些有疑问的拍品上拍,更极少会出现品。买家在此可以放心竞拍,不用担心真伪的问题,这是国内众多拍卖行应遵循的道路。诚信、质量、专业,拍卖行的生命,但愿干拍卖的人应有所觉悟,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拍卖,不但卖假货,同时也卖掉了自己。

2005年10月

[责任编辑: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