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推荐>

中概股回归或首选港交所

中概股回归或首选港交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进一步加强对美股中概股的监管,市场担忧在美上市中概股摘牌风险,对中概股回归的预期显著加强。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进一步加强对美股中概股的监管,市场担忧在美上市中概股摘牌风险,对中概股回归的预期显著加强。分析师认为,在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的大背景下,到香港作第二上市或是其更为方便的选择。这也意味着,港交所更有可能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中概股遭遇强监管

年初以来,自瑞幸咖啡开始,中概股连遭爆雷。5月19日,瑞幸咖啡发布声明称,公司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若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未能遵守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将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此外,该法案要求公司证明“它们不是由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

市场对于中概股的担忧大炽,投资者担忧一些不符合美国会计法规的中概股将面对退市风险,部分中概股应声而挫。

据了解,该法案仍需获得美国众议院通过。有分析认为,不排除特朗普将其作为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迅速对此予以回应。5月24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回应表示,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

中概股质地参差不齐

实际上,2017-2019年间美股持续出现中概股上市热潮,直到今年美国监管政策收紧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节奏才明显放缓。截至目前,美股中概股共247只,市值占全部美股的比例约5%。从行业结构来看,能源、电信业公司市值占比越来越下降,而代表“新经济”的可选消费、科技股开始占据主导。

中概股中,既有阿里巴巴、京东这样快速成长的新经济龙头,也存在瑞幸咖啡这样财务造假的劣质公司,质地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据广发证券的统计,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均为正的公司占比仅37%,而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占比33%。正是由于部分劣质公司的存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一直受到天然的“估值歧视”。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启尧通过对公开数据统计,2010年至今遭遇海外沽空的中概股数量至少在40家。其中,2010-2012年期间更掀起过中概股做空热潮。从这些海外做空机构做空的中概股案例来看,约9成公司曾被质疑涉嫌财务造假,同时也有约半数的公司被提及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透明度不够的情况。显然,这两点是做空机构在众多标的中锁定做空目标的主要原因。

中概股回归或将提速

不论未来如何演绎,市场一致预期的是,在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

人们注意到,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的改革中,早已为此埋下伏笔:在上市条件中明确了支持红筹结构等企业上市。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近期也表示,科创板应为迎接优秀中概股科技企业回归做好准备。但分析师推测,中概股回归,港交所或为首选之地。

广发证券分析师廖凌、朱国源认为,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一是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二是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三是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考虑到股权结构复杂、外资股东占比较高的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若存在VIE架构,中概股采用“双重上市/第二上市”回归A股也面临一定限制,而根据港股上市新规,对于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进行第二上市时,可保留现行VIE架构。因此预计港股市场或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例如去年11月,阿里巴巴-SW(09988.HK)就是采用“H股+ADR”的方式在港交所完成第二上市。(记者 王欣)

[责任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