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

2019-10-23 07:49来源:新华网

一名访客在欣赏“快雪时晴”薄胎瓷制作团队烧制的“清明上河图薄胎瓷碗”(10月15日摄)。此碗直径40厘米,厚度只有不到1毫米。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工作人员在景德镇陶溪川监测3D打印机制作陶瓷作品(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景德镇陶瓷艺人在工作室进行陶瓷绘画(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拍摄用3D陶瓷打印技术创作的“百家姓字模”作品(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访客欣赏一只景德镇陶瓷工匠制作的薄胎茶杯(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大集上选购陶瓷商品(2018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景德镇市御窑厂工作人员利用历史遗留的残片修复陶瓷(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景德镇市“青花女子瓷乐队”在景德镇市文化馆为观众演奏(10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春秋大集”上参观游览(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参观游览(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这是景德镇“春秋大集”一景(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与会嘉宾与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一起为葫芦窑复烧点火(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前)在景德镇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上(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来自荷兰的陶瓷制作者在景德镇瓷博会上展示陶瓷制作(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一名外国陶瓷艺人在景德镇陶溪川“春秋大集”上与中国陶瓷艺人交流讨论(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参观者在景德镇瓷博会上观赏陶瓷制品(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10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工作人员修复明代瓷枕。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江西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大量瓷器残片,经工作人员抢救发掘、系列修复,已复原出数千件瓷器。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10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工作人员修复明代古瓷片。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10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工作人员修复一件瓷器。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10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工作人员对古瓷片进行比对。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在江西景德镇,工作人员修复明代瓷枕(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相关链接

千年古窑星火传承传统婺州窑重展风采

2月16日,陈新华(右)把农历新年第一窑烧制好的作品拉出窑炉。

新春伊始,浙江省金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农历新年第一窑顺利开窑。婺州窑位于浙江中西部的金华地区一带,范围包括金华、衢州各市县。唐代各地窑场常以州名命名,故将婺州境内的窑场称为“婺窑”或“婺州窑”。根据窑址和墓葬发掘的资料,婺州窑创烧于东汉,六朝发展,唐宋鼎盛。主要烧制青釉瓷、乳浊釉瓷、褐色瓷、彩绘瓷等,产品有盘口壶、罐、碗、盏、簋、熏炉、笔筒、水盂等,尤其以堆塑产品最具艺术特色。金华琅琊铁店窑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为了弘扬婺州窑瓷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推动以中国婺州窑博物馆为中心的婺窑小镇的建设,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陈新华带领年轻一代婺州窑工匠艺人设计创作当代婺州窑作品,造型章法有度、线条挺拔、釉色脂润,体现了稳健柔美、古朴致雅的风格。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中)与徒弟们查看农历新年第一窑烧制好的婺州窑天球瓶。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在一个婺州窑大容瓶上进行釉下褐彩的创作。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右)在指导徒弟修坯。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拿着一个素坯准备进入下一步工序。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的徒弟们在工作室中工作。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的一名徒弟在进行堆塑创作。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在工作室中查看准备进行烧制的素坯。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左)在指导徒弟进行刻花创作。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右)查看农历新年第一窑烧制好的婺州窑作品。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陈新华(左)在给徒弟们讲解婺州窑高颈长口瓶的特色。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游客在参观中国婺州窑博物馆。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游客在参观中国婺州窑博物馆。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月16日,一名游客在婺窑小镇陈新华的工作室内观看婺州窑作品。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