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

2019-09-16 09:37来源:新华网

     路标

  李广元,从农村铁匠铺起家的林州钢铁大王,大半辈子没离开过钢铁,却在年过六旬之后,闯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电子级玻璃纤维制造。

  生于1948年的李广元虽只参加过红旗渠收尾工程,却是个典型的具有红旗渠脾气的人。

  当年修渠,有一首为小推车所作的歌:“山里人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歇脚时,走在后面的一定要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

  “干就干世界最先进的、最好的,要跑到国家和世界的前列。”即便是从未涉足过、比绣花还要精细许多倍的电子玻纤领域,这个钢铁汉子也绝不甘居人后。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7月4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9微米、7微米、4微米,仅用4年时间,李广元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赶上,不是李广元的目标,他还要超过。来自国内外的20多人研发团队正在红旗渠畔以当年“劈山挖渠”的精神攻克科技难关。

  李广元的脾性,恰似中国人的典型品格。

  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传颂千年的名句彰显了中华儿女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的气节。

  李广元的选择,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继承,也是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1966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前,特等劳模张买江的母亲赵翠花坐在渠边整整守了一夜——她想先打第一桶水。丈夫修渠牺牲后,她又把儿子送到渠上,这位倔强而坚毅的女人把水视作了亲人。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