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生态中国·塞上江南沙水依

2019-09-11 06:45来源:新华网

  9月10日,游客在北京世园会宁夏园参观。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北国风光的雄浑,被誉为“塞上江南”。作为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宁夏被沙漠三面环绕,面临着严峻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夏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沙化、荒漠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新宁夏。昔日的漫漫黄沙变成如今的绿树成荫、沙水相依,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

  “天下黄河富宁夏”。在黄河水滋养下,贺兰山下风沙肆虐的荒滩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绿洲。一批批西海固移民走出大山,奔向小康。“高原绿岛”六盘山从苍凉走向美丽,从贫困走向富裕。 9月10日至12日,北京世园会举行“宁夏日”活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9月10日,游客在北京世园会宁夏园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这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黄河黑山峡河段(5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沙湖景区,白眼潜鸭从芦苇丛上空飞过(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阅海湾中央商务区(2018年9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2018年5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治沙工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长流水沙区扎制草方格(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包兰铁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穿越沙海(2018年6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村和旁边的枸杞种植基地(2018年6月2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同德村村民在采摘枸杞(2018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侯东涛 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岩羊站立在峭壁上(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2018年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旱作梯田(8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的农田与苍翠峭拔的六盘山相映成辉(2018年7月1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的黄河楼(2018年6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在云海与绿林中格外醒目(2018年8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道路两旁的油菜花田(2018年7月1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海扩灌扬水工程(2018年9月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相关链接

“穷沟沟”龙王坝的“山乡巨变”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一名服务员在“窑洞宾馆”擦玻璃(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固原市农业学校林业高级讲师邓志力(中)在指导村民进行油用牡丹种植(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相关链接

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1)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农民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收割芹菜(8月9日无人机航拍)。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2)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农民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采摘枸杞(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3)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这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红树莓基地(8月17日无人机航拍)。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4)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的农田与苍翠峭拔的六盘山相映成辉(7月17日无人机航拍)。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60年)(6)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卜芳在光伏温棚内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8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7)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新华社记者张晨岑 摄

 

 

(宁夏60年)(8)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内拍摄的肉牛。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新华社记者张晨岑 摄

 

 

(宁夏60年)(9)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刘小耐在光伏温棚内管理番茄苗(8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10)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宁夏60年)(11)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工作人员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内工作(8月17日摄)。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12)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俯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光伏大棚(8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宁夏60年)(13)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俯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8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