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夏日羊卓雍错美如画

2019-07-24 07:00来源:新华网

一群羊来到羊湖边喝水(7月22日无人机拍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阴沉的天气下,羊卓雍错呈现独特的美(7月22日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一群羊来到羊湖边喝水(7月22日无人机拍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羊湖边休息的斑头雁(7月22日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羊卓雍错的湖水,蔚蓝如玉(7月22日无人机拍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羊卓雍错一角(7月22日无人机拍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羊卓雍错的湖水,蔚蓝如玉(7月22日无人机拍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俯瞰羊卓雍错(7月22日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7月,西藏进入雨季,羊卓雍错降雨丰富,自然景色壮丽奇美。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圣湖玛旁雍错湖


这是7月21日在玛旁雍错湖边拍摄的玛尼石。玛旁雍错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四周雪山为湖泊常年补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这是7月21日在玛旁雍错湖边拍摄的牛。玛旁雍错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四周雪山为湖泊常年补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这是7月21日在玛旁雍错湖边拍摄的佛塔。玛旁雍错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四周雪山为湖泊常年补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这是7月21日拍摄的玛旁雍错湖。玛旁雍错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四周雪山为湖泊常年补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这是7月21日在玛旁雍错湖边拍摄的佛塔和僧人。玛旁雍错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四周雪山为湖泊常年补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精灵


  这是7月6日在西藏思金拉错湖边拍摄的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又称黑唇鼠兔,被称为“草原精灵”。高原鼠兔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主要栖居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新华社记者 周锦帅 摄


  7月6日,两只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错湖边嬉戏。  新华社记者 周锦帅 摄

  7月6日,一只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错湖边进食。 新华社记者 周锦帅 摄


垭口:川藏公路上的观景台


  这是在川藏公路四川剪子弯山垭口附近拍摄的曲折回旋的川藏公路(6月26日摄)。

  川藏公路穿越横断山脉,翻越一个个被称为“垭口”的山脊鞍部,这些垭口是天然的“观景平台”,行至此处视野开阔,雄奇景观尽收眼底。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在川藏公路四川折多山垭口拍摄的曲折回旋的川藏公路(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四川折多山垭口,蓝天白云与经幡、草地、鲜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杜鹃花在川藏公路四川折多山垭口盛开(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在川藏公路四川海子山垭口拍摄的姊妹海(2018年1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川藏公路四川高尔寺山垭口附近的黑石城一角(6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在川藏公路四川高尔寺山垭口拍摄的夕阳下的雅拉雪山(2018年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在川藏公路四川高尔寺山垭口拍摄的夕阳下的贡嘎雪山(2018年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相关链接

被惊艳到了!这里有着数条世界之最的公路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方土异同的高地,数条世界之最的公路,伸展在人类生存的极地

  在一百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条公路,都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

  进藏的公路也被称为“天路”

  它们沿途海拔极高

  仿佛可以与天相接

  这里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

  修建的每条路背后

  都有无数心酸的故事

  60多年前

  一名修路的战士在灌注水泥时不小心掉了下去

  由于条件简陋无法救援

  一旁的战友们只能含泪将他留在了桥墩之中

  这座桥墩就像是一座丰碑

  见证了几十年间西藏交通的沧桑巨变

  川藏公路东起成都

  西至拉萨

  一头是海拔几百米的“人间天府”

  一头是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域高原

  然而数千米的高差并非最大的阻碍

  若要自东向西进入西藏

  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才是真正的天堑

  青藏公路东起西宁

  西至拉萨

  沿程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脉

  平均海拔达4000米

  穿过茫茫草原

  穿过广袤的荒野可可西里

  服役半个多世纪

  一度负担着80%进藏物资运输的两条公路

  如同母亲的手臂

  紧紧拥抱着高原

  后来,新藏、滇藏公路相继建成

  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开通

  拉萨至日喀则高等级公路开通

  拉萨至山南高等级公路开通

  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

  如今,“上天入地”的公路将西藏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纵横交错的公路连接千万藏家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

  全区公路总里程2018年底达到9.78万公里

  世界屋脊已不再遥远

  路见高原

  路见西藏

  路见变化


这是新修建的拉萨市环城路(1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拉萨市内公路(4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横跨雅鲁藏布江的高等级公路(2015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拉萨市环城路(2017年5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经过林芝波密境内桃花丛的公路(2016年4月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拉萨市内公路(4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拉萨市内公路(4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通往藏北双湖县的公路(1月3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三个时期的林芝易贡大桥(2016年3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是昌都市境内的怒江72拐(2016年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横跨在拉萨河上的拉萨市区公路(4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拉萨市环城路纳金大桥段(4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建在拉萨市西郊的立交桥(4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修建中的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2018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相关链接  川藏公路沿线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川藏公路边的四川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游客在木雅圣地景区的草原上欣赏风景(6月28日摄)。 近年来,川藏公路沿线地区在生态建设、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发展。一座座村庄旧貌换新颜,生态观光、特色农业、民宿旅游蓬勃发展,不仅使游客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川藏线景观,也让村民过上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边的四川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游客在木雅圣地景区的观景平台上欣赏风景(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商家在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新鲜羊肚菌(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雅江县河口镇相克宗村,骑行的游客经过三姐妹青年旅社(6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雅江县河口镇相克宗村,骑行的游客来到三姐妹青年旅社(6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雅江县河口镇相克宗村,几名骑行的游客在三姐妹青年旅社用餐(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移民新村面貌一新(4月1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当地村民在采摘樱桃(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川藏公路沿线的四川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一家修葺一新的民宿(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川藏公路边的四川康定市东俄洛一村(6月2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川藏公路边的四川康定市东俄洛一村的青稞与藏式民居(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边的四川康定市东俄洛二村,游客在草原上搭建的藏家乐里用餐(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责任编辑:高畅韵]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