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西藏:“神山”冈仁波齐

2019-07-24 07:00来源:新华网

7月21日拍摄的“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主峰,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7月21日拍摄的“神山”冈仁波齐。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7月21日拍摄的“神山”冈仁波齐。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7月21日拍摄的“神山”冈仁波齐。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初夏羊卓雍错秀美如画


这是5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羊卓雍错美景。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这是5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羊卓雍错美景。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这是5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羊卓雍错美景。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这是羊卓雍错岸边的牦牛(5月24日摄)。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这是5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羊卓雍错美景。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这是5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羊卓雍错岸边一角。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这是羊卓雍错美景(5月24日摄)。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初夏的羊卓雍错秀美如画,尽显高原湖泊的纯净与壮阔。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今日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仲巴县境内的雪山湖泊(2018年9月8日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雪后的布达拉宫(2019年3月27日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羊卓雍错湖边的乡村(2018年9月13日无人机拍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哲古草原上奔跑的藏野驴(2019年3月17日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2018年5月6日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藏北风光(2015年8月31日摄)。 当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气、声、水、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西藏:载歌载舞迎开耕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居民在开耕仪式上。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3月16日在拉萨市达孜区唐嘎乡拍摄的开耕仪式现场(无人机拍摄)。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发(孙非 摄)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居民在开耕仪式上。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门中岗村村民在开耕仪式上。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居民在开耕仪式上。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3月16日无人机拍摄的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开耕仪式现场。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3月16日拍摄的拉萨市达孜区唐嘎乡开耕仪式现场。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3月16日,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居民在开耕仪式上。 当日,西藏各地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驾着一辆辆由彩旗、花朵装扮一新的拖拉机,涌向待垦的农田,载歌载舞迎来一年一度的开耕仪式。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019年3月16日,西藏各地迎来开耕节。位于年楚河畔的日喀则白朗县被誉为“后藏粮仓”,当日,当地藏族农牧民将家里的耕牛装扮一新,对农田进行开耕,大家齐聚青稞地,庆祝春播开始。图为白朗县洛江镇民众在青稞地里煨桑烟(一种祈福方式)、敬献青稞酒,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江飞波(西藏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编辑/陈进


  图为白朗县洛江镇农牧民进行“赛牛”活动,只要农牧民不从犁上掉下来,便可以获得一把象征着劳动致富的铁锹。


  图为白朗县洛江镇康萨村村民聚在一起,喝青稞酒酥油茶,共话新春农事。他们身后是一排手扶拖拉机,近年来,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图为白朗县洛江镇村民开耕犁出新年的第一垄青稞田,据悉,每年开耕节上,农牧民都会装扮自家的耕牛。


布达拉宫守护者的一天


这是在布达拉宫守护了20多个年头的灯香师洛桑曲扎(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布达拉宫内的消防人员在检查灯香炉(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佛像进行数字化存档(2018年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殿堂值守(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布达拉宫的安检人员在核对参观者的门票、身份证件等(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这是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2018年12月2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克松社区村民在参加春耕仪式(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克松社区村民在参加春耕仪式(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克松社区村民在春耕仪式上跳舞(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是克松社区全景(3月16日无人机拍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克松社区村民央金(左)和歌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3月20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克松社区村民在参加春耕仪式(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克松社区村民在参加春耕仪式(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克松社区一名参加春耕仪式的孩子(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是克松社区里的昔日农奴噶多(3月16日摄)。 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责任编辑:高畅韵]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