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穷沟沟”龙王坝的“山乡巨变”

2018-09-11 07:46来源:新华网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一名服务员在“窑洞宾馆”擦玻璃(8月30日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固原市农业学校林业高级讲师邓志力(中)在指导村民进行油用牡丹种植(8月30日摄)。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位于宁夏最贫穷干旱的西海固地区。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养殖生态鸡,种植油用牡丹和有机草莓。绿色生态让曾经的“穷沟沟”变成了美丽的休闲乡村。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相关链接

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1)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农民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收割芹菜(8月9日无人机航拍)。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既有高山大漠的雄浑,又有“塞上江南”的温婉,自然造化之美自古入诗入画。自治区成立60年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绘就一幅全新、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2)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农民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采摘枸杞(6月22日摄)。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既有高山大漠的雄浑,又有“塞上江南”的温婉,自然造化之美自古入诗入画。自治区成立60年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绘就一幅全新、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3)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这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红树莓基地(8月17日无人机航拍)。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既有高山大漠的雄浑,又有“塞上江南”的温婉,自然造化之美自古入诗入画。自治区成立60年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绘就一幅全新、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图文互动)(4)喜看乡村新画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乡村变迁篇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的农田与苍翠峭拔的六盘山相映成辉(7月17日无人机航拍)。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既有高山大漠的雄浑,又有“塞上江南”的温婉,自然造化之美自古入诗入画。自治区成立60年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绘就一幅全新、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60年)(6)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卜芳在光伏温棚内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8月17日摄)。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7)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张晨岑 摄

 

 

(宁夏60年)(8)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内拍摄的肉牛。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张晨岑 摄

 

 

(宁夏60年)(9)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刘小耐在光伏温棚内管理番茄苗(8月17日摄)。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10)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宁夏60年)(11)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工作人员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肉牛托管养殖基地内工作(8月17日摄)。该基地针对贫困户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分红。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宁夏60年)(12)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俯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光伏大棚(8月17日无人机拍摄)。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宁夏60年)(13)荒滩戈壁上构筑移民生态绿色新家园

俯瞰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8月17日无人机拍摄)。

1996年,一纸《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10个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也将宁夏与福建紧紧联系在一起。21年间,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闽宁镇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农业、劳务输出等多个东西协作产业项目均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移民带来众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移民收入。2017年,闽宁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6元,比开发建设初期净增加11400多元。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