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河北广宗:特色灵芝棚壮观!

2018-06-21 06:55来源:新华网

(经济)(1)河北广宗:特色灵芝富农家

6月20日,广宗县大柏社村农民在温室大棚修剪灵芝。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大柏社村积极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灵芝种植,并开发出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相关衍生产品,开辟出一条富农创收新路径。目前,大柏社村灵芝种植面积近百亩,种植各类灵芝5000余株,带动12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经济)(2)河北广宗:特色灵芝富农家

6月20日,广宗县大柏社村村民王志恒在展示制作的灵芝盆景。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大柏社村积极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灵芝种植,并开发出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相关衍生产品,开辟出一条富农创收新路径。目前,大柏社村灵芝种植面积近百亩,种植各类灵芝5000余株,带动12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经济)(3)河北广宗:特色灵芝富农家

6月20日,广宗县大柏社村农民在温室大棚对灵芝进行日常管理。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大柏社村积极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灵芝种植,并开发出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相关衍生产品,开辟出一条富农创收新路径。目前,大柏社村灵芝种植面积近百亩,种植各类灵芝5000余株,带动12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经济)(4)河北广宗:特色灵芝富农家

6月20日,广宗县大柏社村村民王志恒在制作灵芝盆景。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大柏社村积极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灵芝种植,并开发出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相关衍生产品,开辟出一条富农创收新路径。目前,大柏社村灵芝种植面积近百亩,种植各类灵芝5000余株,带动12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经济)(5)河北广宗:特色灵芝富农家

这是广宗县大柏社村的灵芝大棚(6月20日摄)。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大柏社村积极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灵芝种植,并开发出灵芝盆景、灵芝孢子粉等相关衍生产品,开辟出一条富农创收新路径。目前,大柏社村灵芝种植面积近百亩,种植各类灵芝5000余株,带动12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相关链接

夫妻回老家创业养孔雀 年收入500万元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右)和妻子张荣苹在养殖场内巡视蓝孔雀生长情况。

  2010年,在外从事过家电、服装、汽车配件等生意的阎仁兵、张荣苹夫妇回到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老家创业。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学习,他们开始从事蓝孔雀养殖,并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拓展蓝孔雀产业链。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养殖的蓝孔雀数量已达到3000多只,除了销售蓝孔雀及其种苗外,还进行了孔雀蛋、孔雀标本、孔雀羽毛服装、孔雀羽毛饰品等的生产和销售。2017年,夫妻俩通过蓝孔雀产业,获得了5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

  目前,夫妻俩正依托蓝孔雀养殖基地及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孔雀休闲山庄”,将蓝孔雀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除了自己挣钱,我们也希望能够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阎仁兵说。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养殖场内给蓝孔雀喂食。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养殖场内给蓝孔雀喂食。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张荣苹在整理一件孔雀羽毛服装。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左)和妻子张荣苹在展示一把用蓝孔雀羽毛做成的扇子饰品。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包装孔雀蛋。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蓝孔雀养殖场内,一只蓝孔雀开屏。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相关链接

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图片故事)(2)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右)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制作玫瑰花酱(6月6日摄)。

  

进入6月,和田玫瑰的花期接近尾声,新疆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的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每隔两三天仍能收获十多公斤玫瑰花瓣。和绿洲里其他的居民一样,如则托合提·如孜开始将芬芳的玫瑰花制成滋养脾肺的玫瑰花酱,这将为他们一家带来丰厚的收入。

  

然而,在七八年前,如则托合提·如孜还是个挖玉人,日子漂泊也不富裕。随着生态治理政策的落实,他和其他挖玉人一样开始转型。

  

  如今,如则托合提·如孜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种花能手,经他培育出的玫瑰花总是卖得最好。“挖到玉了一次能卖很多钱,但不稳当,全凭运气。”如则托合提·如孜说,“玫瑰花没有和田玉值钱,但玫瑰花收入稳定”。2017年,如则托合提·如孜的4亩玫瑰花田收入超过4万多元。

 

  

(图片故事)(6)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在采摘玫瑰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摄

 

  

(图片故事)(8)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右)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采摘玫瑰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1)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如则托合提·如孜(右)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展示自己制作的玫瑰花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5)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右)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右二)在街坊的帮助下制作玫瑰花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7)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准备制作玫瑰花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摄

 

  

(图片故事)(4)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前)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采摘玫瑰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3)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右)和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制作玫瑰花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9)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右)的爱人塔吉妮萨·伊敏在用双手揉搓玫瑰花瓣(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图片故事)(10)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在和田市伊力其乡依盖尔其村,花农如则托合提·如孜在制作玫瑰花酱(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