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
    观察
    杜绝“白色污染”的关键一步

    日前,深圳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根据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详细]

  • 第181期 溺水事件频发,儿童安全教育留不得“隐秘的角落”

    每年假期,儿童溺亡的新闻都会见诸报端、网端,一出出悲剧刺痛着公众神经。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中国,溺水是导致1-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青少年溺水事件频发,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2020-06-28

  • 第180期 严厉追责,避免“玩具之痛”

    “网红玩具”成为儿童新宠,背后却暗藏危机。近几年来,“网红玩具”伤害儿童的事件频发。淮安一名女婴误食“水宝宝”导致小肠开刀、江苏省12岁儿童误食“水晶泥”导致硼砂中毒、宁波男孩因激光笔导致双目失明……现今儿童玩具的种类越来越繁多,玩法越来越新奇,但由于儿童缺乏一定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加之玩具本身色彩绚丽,容易造成儿童误食和中毒。

    2020-06-24

  • 第179期 别让儿童读物变成“毒物”

    一些儿童读物成“毒物”,开卷书香气变“毒气”,如此污浊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想必大家都会心痛。儿童读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是非观。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强儿童读物的内容监督,家长与老师也不能缺位。

    2020-06-23

  • 第178期 正本清源的深圳治水样本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改善了水体水质和河道区域面貌,居民生活舒适感也得到提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色重现于百姓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深圳的发展新优势。

    2020-06-22

  • 第177期 用法槌捍卫绿水青山

    6月17日晚,龙岗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某秀涉嫌环境污染罪一案,敲响了环境审判第一槌。这是深圳首宗地表水环境损害案件,也是我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以来,首宗经由专业机构开展损害鉴定的案件。

    2020-06-19

  • 第176期 万物皆可“ 播 ”,规矩不可破

    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要想避免直播带货经济过早凋零,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监管部门应当未雨绸缪,依照电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对直播行业严格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和投诉监管制度。

    2020-06-18

  • 第175期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深圳加速度”

    深圳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营商服务方式,陆续推出“延时办理”“容缺办理”“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措施;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使群众“只跑一次、无忧办事”;有条件的大厅还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市民、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线下服务。

    2020-06-17

  • 第174期 深网观察|忽视食品安全,网红奶茶就走不远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启动“夏日冷饮”专项检测。抽检发现,喜茶的一款食用冰,四款现制现售饮料均检出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值超标,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十余倍,存在较大风险。

    2020-06-16

  • 第173期 避免食材焦虑,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被检测出新冠病毒,让进口三文鱼变成了民众热议的焦点。三文鱼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食用三文鱼是否有风险?短时间内,在未有科学的调查鉴定结果之时,三文鱼被打上了扑朔迷离的标签。

    2020-06-15

  • 第172期 未雨绸缪 筑牢深圳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回首近几十年来,非典、H1N1、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已多次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给人民健康、经济社会稳定带来极大挑战。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病毒,部分传统卫生理念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如何更为有效、有的放矢地更新卫生理念,成为当下必迈的一道坎儿。

    2020-06-12

  • 第171期 建设慢行友好城市,骑出“深圳风尚”

    骑着单车漫游深圳,是很多市民的周末选择。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在这里切换成悠哉的模式。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深圳已建成自行车道约808公里,今后每年还将新改建自行车道300公里以上。1公里之内可便捷步行,3公里可便捷骑行抵达,深圳建设慢行友好城市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2020-06-11

  • 第170期 加强预防,筑起脑卒中防治生命线

    过去十年来,深圳脑卒中发病率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更加值得重视的是,深圳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呈现年轻化趋势,出现了人口基数大、患病率高、人群年轻化、病因多样化等特点。脑卒中发病年纪屡刷新低,有患者仅11岁就脑卒中发病。脑卒中,已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2020-06-10

  • 第169期 提升地铁出行体验,安检提速是关键

    6月8日起,深圳地铁4号线龙胜站、白石龙站每天早高峰期间,在原有安检机基础上,各增加一台移动安检机。

    2020-06-09

  • 第168期 防范极端天气灾害,不能放过任何隐患

    暴雨、洪涝对于深圳乃至广东来说,都不算陌生。从暴雨导致多路段积水,交通拥堵严重,到污水倒灌地铁站,个别地铁站一度因此关门,再到围墙坍塌、边坡滑坡事件,在“没有一条鱼能活着游出广东”的网络段子背后,其实饱含着人们对暴雨积水影响出行、危及生命的担忧。

    2020-06-08

  • 第167期 新颖的斑马线,初心是安全

    新款斑马线的形式不能止于新颖,创新的初心应是更好地促进交通安全。交通设施如果不能以保障行人安全为先,叠加再多的新意都没有任何意义。

    2020-06-05

  • 第166期 以制度监督管理共有资金,维护业主权利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作为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物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业主的共有资金如何监督管理,这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020-06-04

  • 第165期 携起手来,规范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介绍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比例达到93.9%。庞大的未成年市场加上手机在无监管下的高使用率,让未成年人打赏乱象在互联网“温床”上不断蔓延滋长。

    2020-06-03

  • 第164期 强化劳务工人的终身教育服务

    当前,90后已逐步成为新生代劳动主力,这批青年劳务工人的生长环境与80后、70后等前辈有着较大差异。如果这些劳务工人群体没有被纳入现代教育体系,那就难以享受城市教育发展的红利。长期以往,很难保证劳务工人不被时代所淘汰。

    2020-06-02

  • 第163期 关爱儿童成长,呵护城市未来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按照2018年10月公布的数字,深圳在园幼儿数为53万人,超过北京与上海,在园幼儿数在全国排名第一。这个数字,孕育着深圳的无限希望。从这里出发,追寻他们的星辰大海。关爱少年儿童,就是呵护深圳的未来。

    2020-06-01

  • 第162期 为直播科普点赞,文明养犬应成为社会共情

    文明养犬,这短短几个字关系到一座城市管理体系中的诸多方面。5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云爱犬·芯连心”第二届“5·29”深圳爱犬日活动在深圳中心公园举行,多个分会场联动。同时,深圳首个文明养犬教育科普基地也一并投入使用。

    2020-05-29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下一页

湾区网评 更多>>

·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赋能提速区域协调发展
· 保护和传承好粤语 助力大湾区文化建设
· 在“双区建设”中践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做好“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大文章
· 抓住大机遇 建好大湾区
·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
·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必须补短板强内力
· 全面落实大湾区建设重大任务
· 强化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
· 有力有序推进大湾区建设

煖声音 更多>>

煖声音丨消停吧,放过那名成都女孩

评论员

  • 济愚
  • 明月
  • 王俞
  • 晓之
  • 梁煖
  • 梦马
  • 可木
  • 婧歆
  • 缅栀
  • 舒文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