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校:大湾区人才“蓄水池”
2023-03-28 07:2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高校:大湾区人才“蓄水池”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深圳而言,高校从规模扩大到质量提升、实力增强,不仅意味着学校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发展,还蕴含着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功能。

当前,深圳高校着眼国家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持领域,持续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 版图不断扩大

2023年对于深圳高校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全市创办最早的地方高校,深圳大学迎来40周年校庆;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第一艘“冲锋舟”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迎来建校30周年;南方科技大学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确定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深圳经济向全世界展示发展奇迹的同时,高等教育也迈着铿锵步伐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2012年以来,深圳大力集聚优质高教资源,高等教育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提质增量”成绩单: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深圳“双一流”高校零的突破,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深圳大学等8所高校启动实施深圳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成为我市第三个获批的非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深圳零一学院、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成立,深圳音乐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永久校区开工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正式成立,在十大领域推动高校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紧密合作。

2023年,深圳将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一体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开工建设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推进与香港大学合作办学。

科研落地 成绩“走”出校园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圳高校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培育热土。

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南科人步履不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该校不断结合学科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成立联合科技机构85家,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共计17个项目,针对10个重点科技领域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工程,取得新授权专利568件。同时,该校还基本实现与深圳十一区(新区、合作区)的合作全覆盖,支撑各区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

近年来,深圳大学坚持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据悉,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平台近期将在福建进行海上中试,有望推动该技术快速产业落地,树立海上可再生能源直接制氢领域标杆。

3月17日,由深职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开园,这将进一步在职教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与港澳开展深层次合作。近年来,深职院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15所,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同时,该校还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人才“蓄水池” 助力城市建设

3月25日,深大粤海校区羽毛球馆内人头攒动,深圳高科技产业2023年春季大学校园招聘会正在举行。华为、腾讯、比亚迪、顺丰等高科技企事业单位共计310家在此广下英雄帖。据比亚迪深圳区域招聘负责人李女士介绍,前来投递简历的毕业生中,超七成与公司达成就业意向。

深圳高校以培养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积极探索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让“抢人”与主动留下来的“双向奔赴”在每年毕业季上演。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布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24%。就业地点上,超9成选择在深圳(56.68%)、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31%,超一半毕业生选择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022年南科大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大多数留在广东、深圳;作为市校合作办学样板的哈工大(深圳),其首届本科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占比达71%,在深圳就业的占比为60%,为“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当前,深圳高校大湾区人才“蓄水池”的功能愈加凸显。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