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携手对口地区奏响乡村振兴幸福华章 2022年全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0.4亿元,实施437个项目
2023-01-12 07:2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携手对口地区奏响乡村振兴幸福华章 2022年全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0.4亿元,实施437个项目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1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摊开中国地图,深圳对口支援、帮扶、合作与协作交流地区呈放射状,从帕米尔高原到雪域藏南,从中国最南到中国最北,从革命老区到祖国边陲……一座座合作共建产业园,是深圳与对口合作地区“双向奔赴”的见证;一座座布满深圳印记的学校、医院,是深圳援建对口帮扶地区的最好注脚;情谊跨越山河万里,来到喀什、察隅,深圳援疆援藏工作正在迈上新的台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深圳始终铭记“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政治责任,对口地区涉及9省份97县,2022年全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0.4亿元,实施437个项目。

深圳自觉服务于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探索出产业合作、民生发展、消费帮扶、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深圳特色帮扶样本,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深圳正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以乡村振兴、帮扶协作、对口合作等为重点工作,促进帮扶地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下好“全国一盘棋”,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深圳力量。

产业共建不断深化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河源高新区电子信息和水产业集群强劲发展、汕尾共建产业园区龙头项目牵引作用稳步增强、汕头立汕智造(澄海)园区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在广东省内,帮扶“新高地”不断凸起,产业“飞地”和“委外”等调研和前期工作持续推进。

园区共建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深圳与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共建不断深化,深河、深汕共建产业园健康发展,新引进28个超亿元产业项目;45个深度协作项目将在深圳推动下落地汕头,初步确定投资额超900亿元。

在中国北部的松花江北岸,昔日的荒滩地上崛起现代化产业新城,随着去年华为“一总部、双中心”项目的落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简称深哈产业园)在此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深哈合作——新时代的伟大握手”,深哈产业园综合展览中心创意文化墙上,这几个镂空大字格外醒目。

深圳立足对口合作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共建园区平台推动产业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2022年以来,深圳加快推动正威、华为等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深哈产业合作项目合计143个,已完成投资362.2亿元。深圳善行医疗、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45家企业落户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不断集聚。

更多的深圳企业不断在对口地区开拓市场……去年一年来,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助力深能源获得喀什塔什库尔干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疏勒县20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寻乌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风电项目、能源生态园等,合计总投资151亿元;还充分发挥展会效益,组织77家企业参加5个国家级展会,促成交易近亿元。

广西都安曾是深度贫困县,如今已建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粤桂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共同富裕的缩影。深圳正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共建,首批10个重点培育示范园区在广西启动建设。在产业发展带动下,深圳科技企业持续开拓广西市场,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新疆喀什综合保税区,安德光电公司生产线一派繁忙,一件件电子产品加工下线后,搭乘深穗喀-中亚/南亚多式联运班列,向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向外运往中亚、南亚以及欧洲;位于西藏的“山泽居”项目和克劳龙河水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

近年来,深圳援疆援藏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圳落实援疆资金12.18亿元,实施项目73个;并持续推进西藏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额2.4亿元。援疆工作方面,深圳正有序有力推进,不仅协调腾讯、平安等一批项目落地,还推动深圳盐田港集团实现全面主导保税区运营管理,2022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元,同比增长十余倍。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集群富裕一个地区。深圳大力推动“20+8”产业集群与对口地区拓展合作,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已累计共建或支持建设广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喀什深圳产业园、深河和深汕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哈产业园等86个产业园,推动516个超亿元项目落地,投资额超过1900亿元。

此外,深圳为助推深圳工业新产品和新潮时尚消费品更好地走出去,将在对口地区通过公开遴选和竞争性谈判,选定展销中心(专区)合作运营商。从“五一”深圳精品中心(赣州)开业开始,2023年上半年,深圳将在对口地区陆续开业一批工业新产品和新潮时尚消费品展销中心。

聚焦民生项目建设 绘就民生福祉画卷

曾经,平均海拔750米的巫山双龙镇黑龙村村民们只能望着滚滚江水自脚下流过,无水可吃、无水可用。后来,双龙饮水池工程开始动工建设,关键时刻,深圳援助的100万元资金如“及时雨”一般到来,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转院医院”到“家门口的好医院”,察隅县人民医院如今已是深圳医疗援藏、打造健康察隅的响当当品牌。深圳援建的深河人民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极大提升河源、汕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2022年来,56项问题得到攻坚,完成整治地点数量15368个,34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承包地连片流转试点有序铺开,合作区一个集体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4个美丽圩镇、4条特色街区、5条示范带正在建设与打造,大安村入选2022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对口帮扶中,深圳立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80%以上的财政帮扶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实施一批农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饮水安全、学校和医院建设等项目,切实提升对口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这两年,广西百色田林县群众明显感受到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智慧广播传达防汛防疫信息、小程序成了“生活宝典”、果园里“慢直播”葡萄生长动态……田林县在粤桂协作机制的支持下,率先进行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将数字化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仅仅是深圳协助对口地区建设数字乡村的一段缩影,深圳正助力协作地区打造6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并依托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不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数字乡村项目”落地;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内,七大数字乡村功能模块上线……一幅幅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不断展开。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强国之基。

巫山朝云小学与巫山第二中学的“深圳楼”共同见证了深圳对口支援改善提升巫山教育条件。广师大河源校区、深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一处处烙上深圳印记的学校、高楼、道路背后,既是深圳的感恩与回报,也是深圳的情怀与担当。

“每当培训交流和学习过后,我们不会忘记深圳人民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刚参加完培训的寻乌干部说道。深圳聚力人才智力帮扶的步伐还在前进。深圳选派教育、医疗帮扶团队183人,科技特派员59人以及一批退休医教、农技专家到协作地区开展智力帮扶。自“簕杜鹃”助农行动以来,深圳计划实现深圳对口地区8省60县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全覆盖,目前也已完成43县共1680人的培训任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深圳还落实财政援助资金,加大跨省务工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力度,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让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探索对口帮扶新路径 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市

汕头首批通过“圳品”认定的企业广东晨旺乳业有限公司,其乳制品在大湾区打开了销路;三年前,广西的大化七百弄鸡率先闯进“圳品”行列,三年后,广西已有72家企业131个产品成功获评“圳品”,在深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深圳大力探索“圳品”帮扶,组织对口地区开展“圳品”认证培训。2022年4月,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加大消费帮扶产品“圳品”培育销售力度的工作方案》,在“圳品”培训、培育、评价、供深基地认定等工作中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2022年5月24日,毛南沃柑、赣南脐橙等15个产品新增纳入“圳品”管理体系。

“圳品”的培育不仅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对口地区从生产初级农产品向生产优质、品牌农产品转变,也使区域产品品牌具有更高的知晓度和辨识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评定对口地区“圳品”216个。

“圳品”不断擦亮城市品牌的名片,近年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同样以“圳品”为纽带,并打造“深帮圳链”,协助对口地区的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深农集团投资1亿元在广西乐业建设1500亩高山蔬菜基地,每天约有15吨蔬菜运进深圳海吉星,端上市民餐桌;金晋集团在广西百色建设3000亩“圳品”芒果基地,年供应深圳超过2000吨……

深圳构建全产业链式“深帮圳链”:在价值链上,按照市场准入要求,引入先进农业科技,助力消费帮扶产品进入深圳和大湾区乃至更大的消费市场;在供应链上,深圳针对消费帮扶产品“买卖难”问题,强化“线上和线下”“政府和市场”“机关和企业”三协同,着力构建农产品从脱贫户到市民餐桌立体式、全方位供应链条。

消费帮扶一头连起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一头连起城市舌尖上的幸福。深圳大力引导企业到对口地区建设菜篮子基地,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又帮扶建设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不断促进增强对口地区标准化生产能力。

在广东汕头,本来生活网深圳主播团队正在基地学习狮头鹅的品种、特质,为在2022年农民丰收节直播带货中,帮助观众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样在对口帮扶地区的多场直播带货活动中,新疆喀什的直播间内,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主播们热情介绍着坚果、奶制品,洋溢着浓浓的异域风情文化……直播带货已然成为深圳开展消费帮扶的新路径。

近年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对口帮扶地区一起组建消费帮扶直播互助社,并抢抓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农民丰收节等消费旺季,携手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了多场直播带货活动,并创新打造了“1+N”直播矩阵,辐射大量消费人群。2022年通过系列直播带货活动,深圳消费帮扶产品线上线下累计实现交易金额近1.12亿元。

为打好“消费帮扶”这张王牌,深圳还在2022年2月出台了《深圳市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同时,《打造消费帮扶“深圳样板”贡献乡村振兴“圳”能量》《扩大职工消费需求打造工会帮扶援助事业标杆》两个深圳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推广。

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方面,深圳参与消费帮扶的相关单位共计3976个。去年年初疫情阶段,企业在对口地区采购农产品5.19亿元;去年一年以来,全市消费帮扶采购额达121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5.78%,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打造智慧兴农策源地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田、耕地,是深圳生态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抓紧抓实“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工作保证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标顺利完成。据统计,2022年不仅实现耕地保有量4.27万亩,完成省下达的4.03万亩任务;还实现粮食种植面积2.87万亩、实现粮食产量7000余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

深圳是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也是最早支持和发展数字农业的城市。去年,深圳印发《关于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从实施数字农业大数据基础工程、加强数字农业技术全场景应用、发展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业三个方面支持数字农业发展。

在新疆,中国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新疆建立了海水稻基地和深喀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广东,汕尾荔枝数字化种植、汕头智能化养殖等项目落地。深圳丰农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系统”在广东、河南等地广泛运用;深圳五谷公司推出的“互联网+农业数智化平台”,与省内20多个农场进行全周期托管服务合作。

近年来,深圳不断利用科技优势,结合对口地区资源禀赋,助力对口地区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正不断壮大: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丰农控股入选2022年《财富》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创业公司榜单;大疆农业,以“机械化+数字农业”为抓手,截至2022年11月,大疆农业无人机在广东省作业面积超2000万亩次……同时,高水平农业创新载体也正引领农业科技发展:深圳已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生物育种创新载体17个,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杂交粳稻、小麦等育种育繁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水稻等作物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材料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深两优5814”超级稻种植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

农业科技力量的注入,帮助对口地区的农业产能、耕地质量实现了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科技企业的帮扶,则令对口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新标杆。

腾讯以“腾讯为村”为抓手,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数字化服务平台;华为积极参与全国多地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及实践,构建以智能终端、5G、计算、云、AI为基础的数字农村底座……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正加强与腾讯、华为等深圳本土企业对接合作,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精品工程正不断起步提速。深圳市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园、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产种业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持续引导鼓励深圳市各大农业企业到对口地区培育农地,打造深圳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阵地;同时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发动20余家智库单位共同成立乡村振兴智库联盟,为两地“三农”工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记者观察

深圳“飞地经济”模式效应显著

这里不是深圳,但到处都有深圳的“影子”。作为深圳最大的“飞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的员工明显感觉到,“在这里工作,感觉像在深圳的某个工业园一样,到处都是熟悉的名字——公交车、公交站和路牌都跟深圳一样。”

深圳正与周边城市连接互动、融入湾区,探索与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产业协同与均衡发展,并持续建立统一联通的“大市场”。

从深汕合作园区、深广合作园区的成功建立,再到如今深哈产业园蓬勃发展,四川(广安)深圳产业园、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新疆喀什深圳产业园、深圳(汕尾)产业园等一座座产业园的共建……“飞地经济”模式发展至今,效应显著,并印下了深圳与对口地区一步步合作的踏实脚印。

为更进一步有力有序拓展“20+8”产业集群,并不断深化促进深圳与对口地区产业合作,深圳市乡村振兴与协作交流局持续挖掘协作地区资源,并形成“1+N”《深圳与对口协作地区深化合作报告》。

此外,去年一年来,市乡村振兴与协作交流局还开展飞地园区研究,多次与苏州工业园、广清产业园等省内外园区线上交流,实地调研哈尔滨、赣州、河源、汕头、汕尾等地,形成《关于创新协作模式共建产业飞地的实施方案》,更多“飞地”园区将落地。

可以预期,依托于“飞地”园区,对口地区也将不断加快产能升级步伐,并借力“湾区”“走廊”,实现更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