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学术沙龙直播创30万播放量
2023-01-11 09:56
来源: 深圳晚报

楹联学术沙龙直播创30万播放量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1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让楹联知识飞入百姓家,让诗词文化唱响新征程。1月10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春贺岁——2023深圳楹联文化活动”的配套主题活动之一,“联”采众长——楹联如何从诗词曲赋中汲取养分学术沙龙通过直播与广大网友“见面”,据统计,本场直播创下30万播放量。

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晚报社、深圳市诗词学会共同承办。

专家总结楹联创作三要素

当天,沙龙特邀深圳市诗词学会会长杨文才、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涂礼敦、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廖国森、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龙佩4位嘉宾,解析楹联独特魅力,“切磋”中华传统文化。

在杨文才看来,“楹联是中国文学最精练的体裁,它和汉赋、晋文、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精华的国粹。它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内容,这是任何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他认为楹联创作有三要素:文字对仗、平仄互交、语义相关。离开这三点就不成楹联。

有人说楹联是从各种文学形式中汲取养分、穿越千年来到我们身边。杨文才深表赞同:“楹联是从各种中国文学形式特别是骈文体、歌赋体和诗词里汲取源泉。”他解释道,首先要追溯到周朝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所集成的《诗经》,再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的诗词歌赋的发展,逐渐催生了楹联这一体裁。

杨文才举例道,《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催生了一对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婚联“喜咏关形伴影,欣观史玉凤随龙”。而“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从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中提炼所得,终成千古绝唱。还有白居易,在送友人草上飞一诗中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脍炙人口的对子,又是从李白“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中脱胎而来,可谓珠璧双辉。杨文才总结道,凡此种种,便是楹联从中国传统韵文修辞中脱胎换骨的结果。

唐诗宋词是学习楹联最好的老师

历史长河中,人们如何习得楹联创作?龙佩认为,与其说唐诗、宋词是学习楹联最好的老师,准确地说应该指成熟于唐朝的律诗。因为律诗共有八句,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讲究平仄和押韵,中间两联还要求对仗。所以,律诗中的颔联、颈联与楹联的上下联要求对仗是一致的。如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学习楹联的典范作品。“这首《登高》被明代的胡应麟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我想,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跟中间这两联精彩的对仗是分不开的。”

更有一些佳联直接取自古诗词。龙佩分享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此联短而精,用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等物象,照、流两动词,呈现出一高一低的空间层次感,让读者看到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直播中,涂礼敦、廖国森两位诗词专家也分别讲解了“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的特点,以及诗的别体——词,与诗在对仗方面的不同,带领观众更深地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文化的内涵。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