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
2022-12-26 15:2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

人工智能朗读:

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专家解读)

韩国《亚细亚经济》近日刊文称,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有助于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由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报道称,中国领导人重视粮食安全,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健增长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石。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此外,中国粮食安全还有一个重要基础支撑,那就是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支撑。

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稳定增产,成就来之不易。中国粮食增产是在克服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影响后实现的。

粮食增产意味着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地达到6.5亿吨以上水平,也意味着迈上7亿吨粮食生产能力新台阶的基础基本形成。粮食增产为中国保障粮食供给、稳定粮食价格和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粮食种类划分,粮食总量由口粮和饲料粮共同组成。口粮主要包括稻谷和小麦,必须保障绝对安全。在中国政府持之不懈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口粮保持着生产总体稳定和供给富富有余的状态。饲料粮主要包括玉米等杂粮和大豆油料作物,进口相对较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饲料粮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急需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经过多年努力,今年中国大豆产量超过2000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收成季节划分,中国粮食主要由秋粮和夏粮构成,其中秋粮占比更大。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情况下,秋粮喜获丰收,为确保中国全年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多措并举:一,实施党政同责政策,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将责任压实,确保各地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实现稳中有增;二,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重视科技服务,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提升粮食质量;在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后,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采取补种、田间管理等科学补救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种粮补贴水平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和力度,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把自身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粮食稳定高产为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维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强大底气。

除了保障中国14亿人的饭碗,中国还积极承担大国义务,向全球低收入国家和粮食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同时,中国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派遣科技人员到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杂交稻等农业技术和先进机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产量。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和责任承担者。

粮食安全不是一个短期热门话题,而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长期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毫不懈怠地强抓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稳定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优化耕地种植结构,进一步创新农业技术和提升机械化水平,让粮食生产能力更高、韧性更强;二,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增加供应储备,提高调控能力,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四,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提高多样粮食品种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粮食需求。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