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有辆3200年的马车
2022-12-09 08:5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南科大有辆3200年的马车

人工智能朗读:

3200年前的马车经过复原重现人间。

唐际根教授介绍古马车。

工作人员清理古马车。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文 杨少昆/图)南方科技大学,一所建校12年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处处彰显现代气息的校园里,竟然有一架3200年前的马车。

1

中国最早的马车藏在新时代理工学校——它,为何而来

1928年,中国考古人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铲起一抔黄土,从此揭开一个3000多年前璀璨的王朝——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纱。

沿着校园步道,记者来到了摆放车马坑的实验室。站在它面前,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讲席教授唐际根的学生小钟说:“这是一辆距今3200年的马车,出土于安阳殷墟的一座高等级墓葬旁边,当年作为陪葬品被埋于地下。这也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马车之一。这一款式的车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百多辆。”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车前有两匹马的骸骨,两轮之间轨距为2.4米,前后长度在3.6米左右,每个车轮有18根辐条,约1.6米高。在马车后方,躺着一具人形骸骨。无论是马车还是下面的土,都来自3000多年前的文物。“这辆马车的主人是商王朝的贵族,地位相当于当时的族长或更高。”小钟解释道。

3200年前的商王朝是一个依靠马车的时代。从眼前的车马坑不难看出,商代马车的主要部件由两轮、一轴、一舆、一辕和一衡组成,除少数构件为青铜制品外,其余皆为木质。商代马车上有各种青铜构件,这驾马车也不例外。这些青铜构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是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成果。

有关商代马车的认识,还有一段颇有意思的发现。1980年以前,考古发现的马车都是直衡的。甲骨文中的“车”字是象形字。学者们在甲骨字中发现,一些“车”字是曲衡的。后来考古发现果然找到了曲衡车。车舆(yú,车厢)的解读亦是如此。早期发现的商代马车都呈方形舆,所以,一些研究者以为商代的车都是方舆的,但后来在一处考古工地中,实地清理出清晰的圆形舆证实,商代确有圆舆的马车存在。

甲骨文用字简略,看不出太多细节。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古代的田猎活动中,马车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在“土中找土”复原千年马车容貌

3200年前,马车不简单。车轮滚滚,掀起的是人类文明的旋风。

“躺在车马坑里的马车需要靠原土来支撑,土一掉浮桥就塌了。因此,当年从安阳带来这辆马车的时候,我还带了50箱土,目的就是要跟南科大材料学专业的专家一起研究,看看能不能通过几千种常用的数值,或是调配出的新配方,让马车本身的结构变得更加强硬,从而提取出完整的商代马车。”唐际根教授说。

“没有发掘经验的人,会不小心把烂到土里的马车木质部分清掉,这样就仅剩下一些零星的配件,马车的完整结构也会被破坏。考古学家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通过辨认土的细微变化,把马车的结构从土里完整提取出来,说白了就是‘土中找土’。一辆埋在土里几千年、不为人知的东西,我们把它重新带到世界上来。”站在办公桌旁,唐际根向记者展示着电脑上的分析数据和建模。“你看,这是数学建模出的样本,根据马的DNA测试得出马的毛色。同时,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马车后面躺着的人形骸骨是男性,20岁左右,在驾车时呈跪姿,由于经常挥鞭,他的右手要比左手粗壮一些。”

“有经验的考古学家或者技师了解马车的结构,就能大概判断哪个地方是轮子,哪个地方是车舆,哪里是车辕。”唐际根表示,“我比较强调考古中既要有人文色彩,也要富有科学价值。”

结合甲骨文和车马坑,记者还了解了中国最早的一起车祸——“子央坠车”的故事。在一篇记事性质的牛肩胛骨刻辞中记载,商王乘马车外出狩猎,车队在追逐一头犀牛的时候,小臣叶的马车撞上了王的马车,陪乘的子央从马车上摔了出来……看着眼前的车马坑,当年的车祸现场仿佛历历在目。

3

从马车透视历史科学中闪耀人文精神

在一座新时代的科技大学中,埋藏着几千年前人类交通的根脉,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景象——在面向未来展开前沿研究的同时,也可以触摸到悠远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之处,带来了考古学更多的可能性。

2017年,南科大社科中心创立文化遗产实验室,组建了一支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对遗产保护充满热情的跨学科研究队伍。落地深圳后,社科中心将这辆商代马车作为重要科研对象列入文化遗产实验室的研究矩阵,用世界一流的分析测试中心和仪器设备,为车马坑的保护与研究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通过专家学者多方合作,依托校内车马坑展厅开展了大量实验室考古和精细化研究。此外,学院还策划了多次公益科普展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宣传,让这辆三千多年前的马车与其背后的商代文明走进大众视野。

对于车马坑的研究,留下的谜团仍然不少,但唐际根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除了有高精尖的科研水平外,人文氛围也十分浓厚,因此,我想做一个名为‘马车活化’的项目,将这辆马车和甲骨文串联起来,把中国第一次交通事故、第一辆马车的样子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市民眼前。”唐际根说,“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有大众的关注,有社会的需求,何乐而不为?我来深圳的理由千万条,但满足人们的文化诉求最吸引我。”

4

携手南科大共护商代马车迁新址

“发掘马车时无法将土体全部清除,否则马车的结构会因为失去土体支撑而遭到破坏。当年唐教授将马车分割成三块打包,马车上的青铜器被替换,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天两夜从安阳运到了深圳。”小钟说。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南科大校内建设规划,原车马坑展厅所在建筑即将被改为学生宿舍,为此不得不为车马坑的安置重新选址、搬迁。但是,当前国内对土质文物的保护技术尚处在依靠土体支撑遗迹的阶段,马车埋入地下数千年后,木质车体朽没入土,这为车马坑的搬迁、保护及后续展厅的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殷墟马车进入南科大,是要通过南科大的学科配置和科研设备,研究出强固土体的材料或技术,使马车能够完全从土体中“解放”出来。如果马车在搬迁过程中受损,或后续保护场地建设不够完善,将对马车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相关研究也将陷入停滞状态。

面对搬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南科大社科中心召集相关考古专家学者制定了系统的搬迁方案。为进一步强化搬迁工作的人力、资金保障,南科大社会科学中心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促车马坑乔迁“新家”,保护好马车这一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是三千年前的呼唤,也是新时代的邀约。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