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宝安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成果初现
2022-12-09 08:3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课程建设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宝安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成果初现

人工智能朗读:

编者按

2019年12月11日,对深圳宝安教育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宝安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签约仪式,双方根据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以及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通过共同开展合作研究、试验探索,强强联手合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努力提升宝安教育品质,推动教育先行示范。

核心提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是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双区”驱动以及宝安区加快建设“三城”战略机遇期,对标深圳教育“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战略部署,宝安将教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抓,实现了从“努力追赶”到“奋勇争先”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宝安城区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强区。

近两年来,教育现代化实验区以项目为依托,以合作为纽带,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转型变革的宝安经验,总结提炼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模式,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宝安教育发展路径,以此促进宝安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现代城市教育体系。

高屋建瓴 助力宝安构建教育现代化实践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优先,设计先行。在合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进程中亦是如此,顶层设计是支撑实验区工作顺利开展的宏观框架与稳定基石。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在实验区启动之初,就组织专家指导团队深入宝安调研,高屋建瓴确定了从区域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深化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推进合作共建。

在共建过程中,中国教育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围绕教育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启动宝安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指导提炼宝安区域教育发展成果,支持推进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计划,参与实施教育现代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助力宝安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体系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领军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更大提升。

宝安区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中国教育学会宝安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学会对宝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区委、区政府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来抓的具体体现。宝安区通过借助中国教育学会的品牌优质、平台优越、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合作开展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精准对接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必将推动宝安教育跨越式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表示,与宝安合作共建现代化实验区是中国教育学会倾力抓好、重中之重的实验区项目,合作共建不仅是推动宝安教育的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其另一层意义更在于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总结形成宝安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故事,探索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的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促进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宝安样板”成为国家做法、国家经验和国家故事。

近两年来,根据宝安实验区需求,中国教育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多次组织研讨并前往宝安实地调研,共同完成了《深圳市宝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讨论稿)》,因时因地制宜,充分探讨宝安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从背景分析、现状分析、目标设计、对策建议四个部分把握宝安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为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谋划策。接下来,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团队还将根据宝安区教师队伍精英领航工程要求,对比北京、上海教育发展的经验和路径,制定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培养方案,通过持续性跟岗学习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

完善体系 牢牢抓住学校课程建设的“牛鼻子”

教育重心在教学,教学核心在课程。学校课程建设是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首先要建设优质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合作共建现代化实验区的进程中,中国教育学会和宝安区牢牢牵住课程建设这一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共同实施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计划,有效地指导和帮扶宝安区中小学的课程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宝安中小学构建现代学校课程体系,中国教育学会组织专家对国家已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划、意见进行了深度研讨,并赴宝安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宝安区的优势特色与教育实际,形成了《深圳市宝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宝安区课程建设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素养培养,凸显特色化和选择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形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为补充,学校课程为支撑的高质量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去年5月,宝安区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正式启动。为高标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宝安区与中国教育学会商定,在全区遴选十所项目学校(含两所幼儿园),由该学会融合组建国家级教育高端智库、地方政府、大学教授和中小学名师四方力量的定制化专家团队,就课程规划和课程项目,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合作机制建立,提升空间大开。宝安区教育局已与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师范大学,建立良好反馈与沟通机制。宝安区教科院组织各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接专家组,确保十所项目学校(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工作推进不断。专家组结合宝安实验区项目学校的特色与需求,为各校的学校规划、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以及宏观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助力于提升各项目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在合作中进行机制创新,由宝安区教科院牵头建立“‘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工作双月报”制度和成果分享学期交流会,督促项目学校与专家组定期交流、及时反馈、系统总结,密切跟踪项目学校的课程建设进展及需求,并拓展多方平台充分展示学校研究成果,进而促进宝安区各学校扎实推进课程建设改革。

倾囊指导 10所项目学校百花竞放特色初显

过去一年多来,中国教育学会携手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克服疫情带来不利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10所项目学校(幼儿园)推进课程建设,对学校课程方案进行线上多次研讨与修改,从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深度研讨等方面进行把脉诊断。各项目学校(幼儿园)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专家团队倾囊指导,项目学校百花竞放、特色初显。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在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师大教育学部以及宝安区教科院专家们的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下,遵循“顺性教育”的理念,依托自身特点和定位,在课程发展建设方面大胆尝试,确立了课程建设顺应校情、顺应校能、顺应校势的三项原则。在最新的课程图谱中,学校秉着落实育人目标的目的,建立起道德与法治、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体育、实践与综合六大领域课程,每一领域又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包含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以及自主选修,既“全面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又“个性鲜明”,兼顾学生差异。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试点学校、广东省中小学中职学校100门思政课优质建设课程。

新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

立足“守正创新,养成君子”的办学理念,根植学生素养和未来发展,经过对学校课程的探索和梳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出发,构建起了“君子公民”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四个维度的特质,包括“君子之德”“君子之智”“君子之艺”“君子之勇”。同时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君子怀德课程”“君子智技课程”“君子艺韵课程”“君子勇毅课程”四大课程板块,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最终实现“君子公民”的育人目标落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开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美术鉴赏与表达》,各学科老师也基于对本学科课程建设的思考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凤凰学校: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以“恒·爱”为校训,提出了“仁爱有恒、和合共生”的办学理念,引导行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树立“恒爱”思想,落实“共生”行动。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发了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科拓展课程,基于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项目式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其中,大语文课程系列获得深圳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及宝安区“六好”工程成果评比一等奖。立足区域文脉优势开发的《探寻古村的印记》校本课程,被作为典型案例在深圳市中小学美术骨干课程班上作经验介绍。

清平实验学校:

形成了课程建设方案的定稿,通过纵向连贯与横向连结,从原来零散的几个图,整合形成了课程图谱,提高了系统性和层次性,呈现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以“诗意生长”作为课程理念,“人文”与“责任”作为课程核心词,构建了生命“三感六维”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明确要求每节课至少进行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规范。初中数学科组还进一步探索实施了“导师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今年8月,学校课程体系在深圳市未来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比活动中,荣获“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案例二等奖。

海港小学:

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双区”建设的大背景,将课程体系调整为“有为·领航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理特色。学校以“学科宣言”凸显课程育人目标、以“学科地图”提供课程指引、以“学科整合”加强育人合力、以“全学科阅读”打破学科壁垒、以“思辨理念下的大单教学”打造有为课堂、以“赋能型评价”描述学生的学业表现。尤其是思辨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改革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构建了适合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的教学活动。学校因此而获评为深圳市课程改革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市区)教研基地”基地学校,成功立项1项中国教育学会课题,2项省级课题。

海城小学: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课程建设逐渐“立”起来。学校基于杜威“生长”理念和学习科学理论建构生长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教学的可视化评价,营造可见的生长文化。学校提出的“双S”螺旋生长课程体系,立足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围绕生活与健康、人文与阅读、科技与实践、艺术与审美等四大板块,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关联协同、逻辑严密、能量流动顺畅的学校课程生态圈,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学校因此被评为广东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还出版《教育可见,精彩生长》《儿童生长看得见》《给数学教学添一道“味”》等专著5本。

共乐小学:

在专家力量指导下,重新调整学校课程体系:立足“共守童心、乐创未来”办学理念,以“共处、共情、共进,乐知、乐思、乐行”为课程核心价值,融合信息技术,推出品德与社会、语言与审美、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等系列课程。以“未来家,未来+”读城记项目化课程为例,分为路、衣、食、行、住、创六个主题,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实践调研、汇报反思,探究思考人、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主人翁精神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实践未来公民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学校课程案例《五育并举,面向未来——共乐小学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在深圳市未来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翻身小学:

将教育理念确定为“至善教育”,探索构建“善德”“善言”“善思”“善健”“善艺”“善行”相融合的“至善”课程,并以主题、项目、任务等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同时,学校还着力打造“四维五善”(四维即“学生”“教师”“环节”“活动”,五善即五个基本要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轴,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以期实现真正的“至善课堂”。学校获评为深圳市首批“减负提质”实验校、“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试点学校,学校还专门申请立项市级课题《基于善文化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目前正在实施研究。

西乡街道中心幼儿园:

作为一所新建公办园,从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着手,通过学习文件、查阅文献,阅读书籍、研讨交流、专家引领等,以“以人为本、知行合一”为办园理念,实现培养“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的育人目标,确立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逐步构建了“五育融合课程”。而在“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注重领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的相互补充与完善,通过生活活动、自主游戏、学习活动、师幼互动、家园社共育等多形式、多样化的路径的融合,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课程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幼儿园“五育融合课程”课程案例分别荣获深圳市“五育并举”未来教育课程案例三等奖,宝安区生涯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

冠城幼儿园:

在专家指导下,冠城幼儿园逐步完成了“真我”园本课程的整体建构,包括课程整体方案、资源库建设,课程指引等。基于公共自然资源的家园共育课程——冠城幼儿园走进深圳的自然“家园共育课程”在深圳市未来教育优秀征集评比活动中,荣获“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案例二等奖。全体教师则通过参加项目,对幼儿园办园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儿童观、教育观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梳理,从而更加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接下来,宝安区教育局还将通过评选“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支持优秀成果申报国家、省、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举办专题学术报告等方式,激励项目单位继续奋进改革,将项目学校打造成区域样板、宝安品牌。

谋今思远,宝安区人民政府和中国教育学会将根据实验区的建设进展,继续助力宝安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体系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领军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更大提升,探索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的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促进宝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和国家平台型教育智库。目前中国教育学会拥有60个分支机构、近200个单位会员和上万名个人会员。建会40多年来,业已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学段和工作领域的专业组织体系,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能力,着力构建以学术研究为主体、以服务教育决策和服务一线实践为两翼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国教育学会遵循学术为本、服务立会的办会方针,大力普及、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积极参与教育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主动服务政府教育决策,助推中小学校长、教师职业进步和专业成长,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本版撰文:姚卓文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