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志愿者人数突破351万!
2022-12-05 09:35
来源: 青春深圳

深圳志愿者人数突破351万!

人工智能朗读:

1985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从第一届“国际志愿者日”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37年。

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志愿者”。在这37年里,深圳志愿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最初的19人,发展到如今的351万余人。

一座城市拥有超351万志愿者,是什么概念?

根据最新数据:深圳的常住人口为1768.2万,也就是说——在深圳平均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

而在这351万余名志愿者里,约66.00%为非户籍居民,74.35%的志愿者在深圳居住10年以上。

深圳志愿者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为何会吸引这么多市民自愿加入其中?

01

多项全国“首创”

1989年,全国第一个正式登记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诞生。

——1997年7月,组织认定第一批“五星级志愿者”,率先探索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

——2005年3月,组织评选第一届“深圳市百名优秀志愿者”。随后,在全国率先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入户政策,充分体现城市对志愿者的认可。

——2007年5月,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义工服务市长奖”,这是深圳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奖项。

30多年来,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张电子志愿者证、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

也是在这里,出现了全国首个交通行业志愿服务法人团体、全国首个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全国首个志愿者河长法人组织、全国首个以海洋环保为使命的非营利组织……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注脚。

丰富的志愿服务让深圳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圳帮过我,我也要帮深圳。”

今年8月,南宁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陈家煊在来深求职期间,入住了宝安青年驿站。他在驿站里得到了宝安团区委的就业指导,最终顺利找到了工作。

9月2日晚,陈家煊看到团区委在青年驿站站友群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集结令,他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一名深圳志愿者。

像陈家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在351万余名深圳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9.41%。越来越多深圳人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为深圳市的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不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志愿服务事业应该是大家都去做的事情。”前不久,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出任深圳志愿者学院院长一职,更为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增添强劲的“知识引擎”。

11月11日上午,深圳志愿者学院在深圳市团校(深圳青年学院)挂牌成立。

创建志愿者学院是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又一次创新。深圳志愿者学院将承担全市志愿服务培训、课题研究、组织交流、项目研发、志愿文化推广等工作,力争建设成为深圳的“志愿者培训中心”“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心”“志愿项目孵化中心”和“志愿文化传播中心”。

在参与疫情防控的90后小夫妻、耄耋夫妇、外卖小哥、青年团干、外国友人等各类志愿者的照片墙前,他久久驻足。

“在深圳这样一个经济和商业发达的城市,有一大批人,不分年龄和国籍,投身志愿服务,甚至深入到疫情风险最大的地方,这令人佩服和尊敬,更让人感受到来自人间的大爱。”薛其坤感慨道,“互相帮助和无私付出,是人性中最美的地方。”

02

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

一个社区几百户居民,他们挨家挨户上门服务。

税务局的青年在抗疫服务的同时,帮助居民退税。

居民对街道的流调电话心怀戒心,腾讯青年们就开发应用程序,成功在来电提醒中加入“街道办”的标签......

他们说:“我们相信这座城市,深爱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守护。”

他们是青年突击队。

在深圳疫情防控阻击战“围住、捞干、扑灭”不能有丝毫松劲的关头,团深圳市委紧紧围绕防疫中心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和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组建青年突击队赶赴各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全市累计有1672支青年突击队,共4万余人参与深圳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在社区小区和大街小巷无畏逆行、无私奉献,以一抹抹“志愿红”为市民带来温暖和安心。

疫情防控考验着团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激发出团组织更加精细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团深圳市委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做法,在全国率先提出“青年突击队八项战时工作机制”,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在疫情大考中书写青春答卷。

来自浙江的网友在“青春深圳”发布的突击队员推文后台留言:“一直想了解,深圳疫情突然严重的情况下,是如何保障上门做核酸和配送生活物资的?”

一位来自特区建工的突击队员回复道:“在上百栋的村里,一批批青年和医护人员,从白天到黑夜,每层楼每户敲门做核酸,这就是答案。”

“你可以永远相信,逆行的人冲在前,守护着这座城市,曙光跑在风的前面……”他们在党旗、团旗下宣誓出征,成为这座青春之城的亮丽底色,成为新时代深圳青年的鲜活代表。

今年以来,在团市委“青春战疫”行动统筹部署下,累计组织动员28.9万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立足一线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2万项,参与人次逾280万,服务时长逾1143万小时,有力支援全市上下打赢多轮疫情防控硬仗,持续深化“战疫红”志愿服务品牌。

其中,218名外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为疫情防控温暖洪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美外籍志愿者”索菲亚来自墨西哥,她熟练掌握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三门语言,能为其他在深的外国朋友提供服务。

“深圳是我的第二个家,真诚感谢深圳在防疫期间给予我的关怀,希望自己也能尽一份力量回馈这座城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就像是一个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家庭,我感到很幸福。”

03

动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

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5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而抢救成功率不超1%。

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超过15分钟,但抢救时间只有“黄金四分钟”。

城市里有太多的街角巷陌,如果在这些地方出现患者,四分钟内谁能出手相救呢?

2021年7月,深圳M457线公交车上,一名男性乘客突然摔倒在走道上。司机陈师傅迅速将车停靠到附近站点查看患者情况,在交警队伍的协助下,陈师傅驾驶公交车,仅用6分钟便将患者送至医院,因及时抢救,患者保住了生命。

公交司机具备一定的社会覆盖率,又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他们可以被吸收为社会应急救援的坚强力量。

早在2018年,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杨明川和伙伴们就与东部公交联手发起“安心巴士”行动。该项行动通过开设急救培训课程,投放AED急救设备,让一条条“安心线路”加快覆盖城市。

外卖小哥、公交车长、的士司机……

个体力量源源不断汇入深圳,“青春之城”的澎湃活力正转化为“侠义之城”的友爱无间。

“救人要有人员,也要有工具!”AED(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急救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设备。在杨明川与爱心企业合作发起“安心驿站”项目中,他将智能售货机和AED与应急物资包相结合。

随着公共安全志愿服务不断升级迭代,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的频率也大大增加。

如今,在取餐柜、智能售卖机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

“安心驿站”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社区免费安装,同时开展急救设备和应急救护培训,确保“人人会用,人人敢用”。

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仅1年时间,深圳已安装2000余台AED,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节约市财政投入资金4000余万,并获“深圳市2021年十大民生安全实事”,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

助人者,人恒助之。

今年4月以来,团深圳市委推出“深圳市志愿者礼遇计划”两批次30项措施,从健康保险、生活消费、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待举措,让志愿者在深圳“处处受礼遇”。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看演出有折扣门票、免费5G电话卡和话费赠送、健康礼包优惠、子女可免费享寒暑假陪护和培训服务、共享单车礼遇月卡……“志愿者礼遇计划”力图照顾到志愿者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关爱志愿者,深圳共青团系统还将创新推出志愿者主题公园、博物馆、纪录片、摄影展、颁奖盛典等,打造一批原创文艺精品,广泛传播志愿者文化;构建涵盖“金玫瑰”奖、百优评选、星级认证等在内的激励体系,扩大志愿者城市礼遇,选树一批新时代志愿者典型;实现大湾区志愿者常态化合作交流,发展国际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国际项目,争取落户国际志愿服务组织;加快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立法,“时间银行”、自律监督等体系性制度建设,打造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精彩样板”。

04

深入社区,深入基层

“我单位门口就是田坑河,每天都能路过,臭味特别难闻”。

1997年,唐治红来到坪山区龙田治安队工作。看着田坑河,他总是想起乡下老家清澈的河流。

20年后,2017年团深圳市委开展“河未来,益起行”志愿服务活动。唐治红立刻响应,牵头成立了龙田护河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河小二”,但此前他完全没有过治水经验。

每天花近3个小时巡河,每天巡河至少3公里以上。

在亲身实践中,唐治红创新总结了“一看、二问、三拍、四传”的巡河要诀,在志愿者群体中广为传播。

多年来,每天护河、巡河已经成为护河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必修课”。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如今的田坑河早已摆脱当初黑臭的情况,水质环境大大提升。

“河小二”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从一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46人。

唐治红也被评为全国“民间河湖卫士”、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广东省“十佳最美河(湖)长”。

在龙田社区牛湖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内,有一间“唐治红志愿服务工作室”。这是坪山区首个以志愿者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

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广东省学雷锋树典型最美志愿者、深圳市百优志愿者……唐治红身上的一系列荣誉让这个作为工作阵地的工作室,成为团结周边志愿服务力量的枢纽。

龙田社区位于坪山区龙田街道北部与惠州市惠阳区交界,社区内人口流动较大,给基层治理增加了不少难度。

社区的服务内容与水平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关乎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做好社区工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一步、关键一环。

为此,团深圳市委以“基层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为重要抓手,激活共青团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提出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组织“新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其中,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是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的重点和亮点。

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推进中,志愿服务组织愈来愈扎实地建在社区小区里,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热衷公益、乐于奉献的居民更好提供建设美好家园的平台和途径,成为基层党组织深化基层治理、拓展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载体。

在团深圳市委“新三驾马车”基层治理新模式精神指导下,宝安区福海街道就迅速制定了《福海街道社区志联会建设方案》,由社区党委牵头建设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在桥头社区先行先试,目前桥头社区志联阵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社区志联的带动下,桥头社区今年发展居民群众志愿者1000多名,社区志愿者总数8000多名,占桥头社区常驻人口的10.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4465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8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逾6万小时。

05

志愿者之城

“我们提供翻译服务时展现的不止是深圳志愿者的形象,也是在展示中国的形象。”

11月24日-26日,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行,近500名志愿者为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提供志愿服务。

“海博会这类展会对专业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在参展前就‘恶补’了一番海洋相关知识。在观众在观展时,我也会主动上前为他们介绍展品。”

白龙飞是本次海博会志愿者队伍中年龄偏小的志愿者,他负责的是门口的扫码指引工作,但也经常调度到场馆内负责展位引导工作。

他虽年纪不大,但已经是“资深志愿者”。他的本职工作涉及食品安全,所以也会把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志愿服务中,做到“职业志愿两相宜”。

这不是深圳志愿者第一次在国际活动亮相。

今年5月份,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上,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八级的王皓,以“语税人”的身份担任上合组织志愿者。

在甘坑客家古镇二十四史书院,王皓与同事一起用流利的俄语和英语为外籍友人介绍中国历史传承、讲述岭南文化故事。

来自尼泊尔的什卡·塔巴·马加尔表示,志愿者们热情的讲解让她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与俄罗斯青年Eva的交流中,王皓了解到居住在蛇口的她有在深圳创业的计划,便主动向其介绍目前深圳在税收方面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的优惠政策,并给Eva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今后继续提供税收咨询。

“没想到参加这次青年营还有这样的收获,深圳的志愿者们真是太棒了!”Eva由衷感叹道。

从最初的19人,到如今的351余万人,深圳的志愿服务事业,随着这座城市一起蓬勃发展。

一场场国际级的赛会展会中,志愿者的“红马甲”不断提升曝光度,已经成为深圳最具标志性的色彩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部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明确指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团深圳市委在民生领域广泛建立精准化志愿服务阵地,提升公共服务力量,立足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个专业化领域,组建1000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市志愿者联合会协调支持、全市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深圳“流动文明风景线”,大力营造“满城尽带红马甲”的志愿服务氛围。

据了解,2022年,全市共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5.5万项,在窗口行业单位、社区、景区景点等领域,补充完善志愿服务站点1185个,在全市67个重点交通路口、6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9个交通枢纽场站、13个文化旅游公共窗口服务点、18个重点地铁口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活动,近64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提供基础社会服务路线的“志愿者之城1.0”,到历经U站服务体系和向社会专业化服务靠拢的“志愿者之城2.0”,再到阶段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志愿者之城3.0”,深圳志愿服务在不断创新中完成升级,亮点涌现。

作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实施的统筹组织者,当前,团深圳市委正紧紧围绕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持续开展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以有力行动、有效成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志愿服务是一个有温度的词。

它饱含着个人对善的尊重、对美的向往、对德的追求,也充盈着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351万余名志愿者,代表着351万余份志愿力量,传递出351万余份志愿之爱。

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到携手前行、行稳致远的价值共识,志愿精神消融了年龄、身份、国界等差异界限,汇聚成的强大合力,足以让深圳的城市文明走向世界。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