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交通“主力军” 中国交建为城市发展贡献“中交方案”
2022-11-29 21:1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轨道交通“主力军” 中国交建为城市发展贡献“中交方案”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李果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9日讯(记者 潘润华 通讯员 李冰心 郝思远)11月28日,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高品质开通运营。据介绍,这是中国交建继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后在深圳建设完成的第三条地铁线路,也标志着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长由此突破500公里大关。

敢闯敢拼的“后来者”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再到遍布全国和全球的大型港口、高速公路和桥梁隧道,人们都能看到“中国交建”的雄阔身影。

2015年12月,随着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两个项目中标,中国交建成为第五家进入深圳轨道交通市场的大型央企,以大城市、大交通为基础,完善了业务地域领域的布局。

“经济特区是鼓励创新探索、欢迎大胆改革的发展热土。在特区遇到问题,就要用特区的方式解决。要改,要变,要调整模式,要重建团队,要拿出适应特区要求、特区标准的模式、路径、办法。”中交深圳工程局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发克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为积极适应深圳市场,中国交建成立管理平台公司,强化参建单位协同,加大管理力量、理顺管理流程、理清管理边界、落实管理措施,一个运行顺畅、统筹有力的中交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全成型。

2018年4月,其参建的中交二公局首台隧道掘进机单月掘进546米,创造了深圳地铁掘进纪录;2020年10月,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顺利开通运营,结束了盐田区不通地铁的历史;2022年11月,6号线支线建成投用,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七年间,中国交建在深圳轨道交通市场由最初承建2个项目,合同总额42亿,成长为承建7个项目,合同总额266亿的“主力军”。

深圳地铁6号线。(王纳 摄)

攻坚克难的“逐梦者”

已开通运营的8号线一期,当初被业内人士称为“地铁施工博物馆”线路,因为沿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对建造方而言不够“友好”。

覆土小、地层差跨度大、断面高、开挖难度大、施工通道有限、渣土材料进出困难……面对一系列“硬件”上的困难,设计人员和决策者们通过近1年的论证和勘察设计,最终敲定了明暗挖结合的车站型式,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完美解决了场地和环境问题。但即便如此,深外高中站的暗挖大断面也长达145米,最大开挖宽度达到21.6米,开挖断面达365平方米,成为当时深圳最大的暗挖车站。

既是又大又硬的“骨头”,又是不可轻易扰动、否则后患无穷的“豆腐块”——中交建设团队最终选择采取双侧壁导坑法,将大断面化整为零,分隔成九宫格小断面进行开挖作业的施工方法,最终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情况下,这支队伍历时413天,开挖土石方约5万立方,历时166天,完成二衬混凝土浇筑约1万立方。最终,项目顺利完成开挖施工,未发生任何险情。

2019年12月7日,深外高中站圆满封顶,该项目也入围参加了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2020年隧道工程奖项的年度工程奖评选。

绿色环保的“捍卫者”

作为一座生态园林城市,深圳全市总面积近一半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七年来,中国交建主动融入当地城市建设理念,建设绿色地铁。

在6号线支线的建设过程中,中交建设者引入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通过对盾构渣土多级筛分,将渣土处理成黏土球、大石块、砂和泥饼,并将泥浆脱水干化、尾水循环利用。对从渣土里分离出来的碎石和砂经过配比用于盾构注浆,脱水泥饼改良后可以用于地铁车站基坑顶板回填。这避免了地下施工阶段,盾构渣土外运带来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等环境影响。

在风景秀丽的大鹏新区、大小梅沙景区,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项目都启动了“花园式”工地建设,积极投入防噪音绿色施工大棚、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冲洗设备、自动噪音检测设备等环保设施,获得政府和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如果说如期高品质开通展现的是中交施工能力,那做好环保建设就展现了中交的责任担当!”中交深圳工程局副总经理胡朋军介绍到。

“深圳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市场机遇,更意味着创新突破的宏大空间和澎湃动能。抓住双区建设的政策优势、战略优势,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自身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深化,形成更加成熟、有力,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中国交建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在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多中交方案的同时,也能为中国交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做法。”杨发克说。

[编辑:周锦春 田语壮]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