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 继续跑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度”
2022-11-29 10:04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立足“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 继续跑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度”

评论员 安治民

11月的深圳,阳光和煦、碧空万里、海天一色。这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张时空的截图、一段精彩的缩影。也正是在这个月份,深圳迎来了系列和生态文明有关的高光时刻。

11月5日,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宣布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这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11月6日,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联盟第一届赛艇联赛的健儿们泛舟大沙河,舟中赛手与两岸美景相映成趣、美不胜收;11月9日,国际湿地中心授予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华侨城湿地“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荣膺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11月12日,深圳派出的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有关活动,分享来自深圳、来自中国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经验。特别是,将“国际红树林中心”设立在深圳,标志着深圳已经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对于加快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海洋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山海连城,谐和自然。对于我们深圳的每位市民来说,“红树林”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更是一个周末节假日放松心情、休闲休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理想所在。在那里,有“水清滩净”的整洁,有“鱼鸥翔集”的热闹,有“人海和谐”的迷人。

事实上,深圳湿地、深圳“红树林”的一鸣惊人,得来不易,凝聚了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环保人以至我们每位深圳市民的共同努力。作为深圳湿地保护的一个地标,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早在2020年就被列入了国家湿地名录、在2021年被列入了广东省湿地名录。为了保护好湿地,深圳多年来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抓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持续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创新湿地保护社会各方多元参与机制,开展声色多样的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和展览,并创造性地将“湿地保护率”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悉心推动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与扩展,与全体市民一道悉心爱护湿地、爱护红树林生态环境。

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5个湿地公园、红树林已经达到213.62公顷,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繁衍和栖息之地,每年有数十万水鸟在福田红树林湿地及相关区域越冬或过境,并且该地也是珍惜动物黑脸琵鹭的全球第三大栖息地。这样看来,深圳湿地、“红树林”能够获得国家的认可、国际的肯定,能够获得今天的国际性荣誉,的确实至名归。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1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前进”的一个历史性见证,势必会在深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令我们每一位深圳市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美丽征程,风鹏正举。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摘得国际生态大奖,并不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终点,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要“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美丽家园”。

落实到深圳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就是要到2025年让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建成“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美丽深圳,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先锋。具体到湿地保护,根据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要求,就是要抓紧编制好《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国际红树林中心”,将其打造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又一张极为靓丽的名片,并到2035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毫无疑问,深圳有这个动力也有这个能力完成好国家交给我们的这个新任务、新使命。

到那时,深圳的风景将变得更加怡人,深圳的市民也将能够更多地享受到在家门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深圳不仅将能够充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的整体性跃升,也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起到先行示范、走在前列的作用,同时也将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独特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衷心祝贺深圳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也真诚期待深圳能立足“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继续跑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加速度”,让深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人与自然更亲近,在全国率先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以大美深圳惠及市民、泽被后世。

[编辑:施冰冰 周锦春 郑创彬] [责任编辑:刘晓宇]